本波領漲股優於大盤,多創波段新高,受缺水、缺電及疫情影響的諸多產業也有利空不跌的表現。法人看好大成鋼
(2027)、日月光投控等個股後市營運仍有表現空間,建議進入第2季底、第3季初,宜在電子、傳產股間平衡布局。
外資累積近一周轉為淨買超70.1億元;投信過去一周天天買超,周買超來到99.1億元;自營商近五日僅有一天賣超,全周買超108.9億元,周買超量為今年以來最多。
三大法人近期偏多,布局於各族群中。以近一周買超張數前百名來看,外資分布局分散;投信買超電子股居多,以晶圓代工相關供應鏈占大宗;自營商則投入較多籌碼在漲價傳產族群上。
部分個股股價大幅上漲反映今年產業成長後,法人轉向布局具中長期成長趨勢或是獲利仍有上修空間的產業與公司,據統計,三大法人近一周同步買超百張以上的個股有大成鋼、寶成、永豐餘、日月光投控、順德等16檔;非電股以大成鋼買超3.3萬張最多,電子股以日月光投控買超1.2萬張最多。
展望第2季底、第3季初,綜合群益投顧董事長蔡明彥、華南投顧董事長儲祥生、兆豐國際投顧董事長李秀利等市場專家分析,在電子股方面,因上游零件以及半導體代工產能持續吃緊,供應鏈持續加價追料的市況未有明顯改變,面板驅動IC、電源IC等短料可望續挾漲價動能;除此之外,如電動車、5G等趨勢股也有正向展望,具有長線保護短線的利基。
傳產和金融方面,金融股獲利大幅增長,且具有高配息優勢,一向是高股息焦點族群。傳產以漲價相關產業為優;其中,航運股仍有塞港問題,鋼鐵有基建計畫利多,皆為結構性成長族群,而其他如電動自行車、衣鞋代工、綠源等族群也具中長線表現潛力,可擇機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