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呱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健康養身   發佈於 2021-05-08 19:15

失智人口激增 5多做、4少做能預防


57.7k 人追蹤
追蹤

失智人口激增 5多做、4少做能預防

2

三立新聞網
2021年5月7日 週五 下午3:55·5 分鐘 (閱讀時間)



記者郭奕均/台北報導
在台灣,每10位65歲以上的老人即有1位失智。失智的人口近幾年不只有增加趨勢,年齡層還逐漸下降,讓人不得不重視,畢竟這對一個家庭會帶來極大打擊和難過。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安診所鄭乃源院長也提醒大家:「別再以為失智症是正常老化,它恐已是一種疾病現象」,也建議大家掌握9大關鍵─「5多做、4少做」能預防。

現代失智人口增加,年齡層還下降,成為嚴重隱憂。(圖/翻攝自pixabay)
失智不是老頑固! 高壓、疲勞讓失智風險增加
鄭乃源院長表示,失智的症狀以「健忘」為最人知,此外還可能出現固執、個性改變等症狀,但家屬常常以為老人家只是固執、講不聽,忽略了症狀感而延誤提早就醫的時機。事實上,失智症是腦功能的退化,當一個人的腦年齡衰退快於實際年齡時,例如失智症患者呈現的時間與空間等認知混亂,代表大腦功能已退化。
「現代人的壽命變長,用腦時間與壓力也增加」,鄭乃源院長指出,長期過度腦疲勞,失智症風險也會提升。然而,腦功能衰退很難在第一時間察覺,等到退化者的處理事務能力變差、認知出現問題時,失智程度往往很難挽回。且失智症患者的照護花費常造成家庭的嚴重負擔,據國內調查研究,失智症患者由確診到死亡(約8-10年),平均花費約1300萬元。
如何早期發覺腦部出現退化?
鄭乃源院長表示,腦部出現早期退化現象時,透過積極介入,能夠延緩退化的速度。大腦的結構複雜,每個部位各司其職,如掌管語言的區域跟掌管情緒的區域就不同。
「可以幫我把用來轉電視台的那個東西拿過來嗎…」經常說不出諸如搖控器等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用品名稱,就可能是大腦中「語意記憶」的神經網絡開始退化;本來會騎腳踏車但突然忘記怎麼騎,就可能是「內隱記憶」的神經網絡發生狀況。因此,不只要找出腦部是否有退化的情況,還要了解各神經網絡退化的狀況,才能夠及早協助改善。
「全腦神經年齡磁振造影檢查」是新穎的檢測,藉由MRI神經影像學,與AI大數據比對,評估全腦神經網絡與八大認知功能狀態,如:記憶、情緒、語言、注意力、感覺協調力等,計算出目前腦部功能年齡,瞭解大腦的結構是否有異常,同步評量腦退化程度、預測輕度認知障礙及失智風險,提前在發病前就找出徵兆。
鄭乃源院長分享,近日一名CEO自覺工作能力大不如前,原本以為是自然老化,透過「全腦神經年齡磁振造影檢查」之後,竟發覺已是初期的腦部認知功能退化;甚至,也曾有完全無症狀者,因安排全腦健檢方案意外發現腦部已開始退化,幸好發現得早,情況尚不嚴重,只要能及早積極介入調整,即能延緩失智情形發生。

很多人失智初期難察覺,等嚴重時已經難以挽回,若能及早發現,就能延緩失智情形發生。(圖/翻攝自pixabay)
「9大原則」-改變失智風險
鄭乃源院長表示,年齡為失智症最主要的危險因子,失智大致分為兩大類︰退化性、血管性,退化性的失智症佔最大宗,約有六、七成;而大多數的失智症,都是先天的因素加上後天的環境所造成。
「我們無法改變實際年齡,但可以扭轉其他危險因子,藉由改善後天的環境因素來降低失智症風險」,鄭乃源院長舉例,像三高(血糖、血脂、血壓)、吸菸、遺傳、憂鬱、肥胖等,都是造成失智的危險因子。不妨透過國健署「5多4少」的原則,來提升腦部的健康。
5多做:增加大腦保護因子
1、多動腦
2、多運動
3、多均衡飲食
4、多社會互動
5、多維持健康體重

多運動、維持與人的互動,能預防失智發生。(圖/翻攝自pixabay)
4少做:減少危險因子
1、少三高(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
2、少頭部外傷
3、少抽菸
4、少憂鬱
整體都要健康,大腦才會健康!
鄭乃源院長提醒,「壓力」也是大腦的潛在健康威脅,過度壓力會降低日常生活的控制能力,連帶著飲食、睡眠都會受影響。其他像是心血管疾病、腸道菌群也都會影響腦部健康。「整體都要健康,大腦才會健康!」他呼籲,想要充分掌握大腦狀態,可以搭配進階心血管、壓力荷爾蒙、自律神經及腸胃鏡檢查,才能全盤掌控所有風險因素。
「實際年齡不代表腦年齡,高年齡也不代表一定會有失智問題!」鄭乃源院長表示,現代人對於腦部年齡的預防觀念還需要提升,別讓失智症改變了您的生活品質!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想長壽必看!只要做到超簡單4件事 就能健康多活9年
致死率更勝新冠肺炎!專家警告:空汙恐釀5大嚴重疾病
奇蹟醫師/愛是宇宙最偉大力量!名醫罹4癌被妻一舉動救活
名醫認證!吃美食別再斤斤計較 用簡單6招也能越吃越瘦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