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s 發達集團營運長
來源:盤後分析   發佈於 2009-11-16 14:53

11/17號傳真稿筆記

為2010年布局定調—中國通路、汽車空間大

時序到了歲末,台股撐在7500點以上,但交易清淡,彷彿09年的戰役已經落幕,即將送走2009年,這是一個出乎預料之外的燦爛行情,如今大家必須思考的是,股市漲幅已高,2010年的布局策略是什麼?
日前與經濟日報社長餐敘,他就考我一個問題,說有朋友託他問我,幫他選5檔明年可以長抱的個股,勾起我對明年行情布局的想法,大致來說,今年是牛年,多頭氣勢很盛,股市可能從年初漲到年尾,到了明年是虎年,是跳躍的年,在股市基期已高,資金循環基期已高的情況下,股市很可能是震盪格局,也許農曆年過後,就可能出現一波08年第4季以來較大幅度的修正,但是大跌後又會大漲,此時引領台股的力量會是MOU與ECFA簽定後,兩岸之間的互動,如果陸資來台,熱度比預期高,台灣的股市、房市仍將高潮可期,也許2010年台股指數就會有向萬點挑戰的希望。
這是大盤格局的初步想法,但引領台股的力量會在那裡?進入2010年,歐美景氣恐怕不會太好,台灣以歐美市場為主的代工產業也不會太好,今年很多電子產業到第3季營收與獲利都到達巔峰,第4季已開始走下坡,因此,整體電子產業很難扮演領軍的龍頭角色。
例如,從山寨機崛起的聯發科(2454)在09年從177元漲到540元,以聯發科前3季EPS26.04元的佳績,第4季業績不會比第3季好,明年可能也跟今年差不多,在這種情況下,聯發科在500元左右是一個中位價格,要像去年從177元大漲數倍,這個機率恐怕很小。
至於SMARTPHONE的宏達電(2498)競爭加劇,未來年線以上就會形成大壓力,400元也不易越過,至於台積電(2330)有中芯利多加持,但是力道也有限,鴻海(2317)營收雖成長,但是最美好的成長也過了,今年NB業績漂亮成長,但明年基期相對高,還有今年線上遊戲、微型投影機、電子書、電動車、觸控面板等熱門題材都已熱炒過,股價遠遠站在基本面之上,都將增深選股上的高難度。
那麼明年選股怎麼挑?看起來必須從中國內需的角度切入,到目前為止,中國仍在為擴大內需努力,中國十月分居民消費成長16.2%,是相當好的成績,隨著所得增加,內地人民消費力愈來愈強,在中國內需市場將創造很多大產業,因此,從選股的角度來看,一種是與通路有關的個股,另一種則是在中國崛起的產業龍頭,再來是中國由小變大的內需產業,從這三個角度來找,都有黑馬。
像是先前我們在講的中國崛起的通路產業,中國大潤發明年一旦在香港IPO,必然會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到時候的大贏家除了尹衍樑、法國歐尚之外,最近幾個月,擁有大潤發逾13%的潤泰全球(2915)與潤泰新(9945)已逐漸吸引長線買盤駐守,其中潤泰全球在9月28日殺低1元,但成交48762張,這是一次關鍵換手。潤泰新在10月8日也出現一次35321張天量,此後量縮價漲,長線買盤已進駐。
從中國通路著眼,中國大潤發是最大贏家,藍天(2362)的百腦匯也逐漸發揮威力,百腦匯在中國18個都市最重要據點,都擁有賣場據點,藍天有百腦匯100%,未來也是不可忽視的發酵題材,其他如裕元集團的寶勝(03813),在女鞋通路闖出名號的達芙妮(00210),及在中國布局有成的統一中國(00220)都值得期待。
另一個是在中國內需市場拚出第1名的公司,康師傅(00322)這2年多來,市值成長2倍以上,這是難得的大成長,如今康師傅已是中國難得的食品大集團,威力遠勝過蒙牛(02318)、匯源果汁(01868)、娃哈哈,旺旺(00151)從米果市場崛起,也逐漸在飲料占有一席之地,台灣的大成食品(03999)也開始發揮威力,這些從內需出發,台灣的食品產業逐漸與中國連結,像今年南僑(1702)從4元漲到25.2元就堪稱是一個新典範。
第三是從中國崛起的大產業,這其中從內需崛起的汽車與家電產業,未來格局最大,中國已成世界最大汽車銷售市場,在戰略上,中國必須創建世界級的大汽車廠,過去20年,中國有很多土法煉鋼的小汽車廠,未來這些小汽車廠必須尋找外國技術,搖身變成大型汽車廠,最近吉利(00175)準備併VOLVO,股價從0.15港元大漲到3.59港元,這是從小變大的典型代表,在東北的華晨汽車(01114),最近宣布出售中華牌的汽車業務,騰出資源準備加強與BMW合作,同時也進一步與TOYOTA討論合作生產麵包車,華晨的股價一下子從0.221港元大漲到2.68港元,一下子漲了十幾倍。
今年以來,中國的汽車股,從長安汽車、江鈴汽車,到上海汽車、福田汽車無一不大漲,汽車零組件如濰柴動力(02338),輪胎股如風神、雙錢等股價都大漲好幾倍,從這個趨勢看,最明朗的應是汽車關連產業。
國內的汽車股如裕隆(2201)、中華汽車(2204)、裕日車(2227)在中國布局都很深,未來嚴凱泰的納智捷必須在中國大陸的市場找到新出路才會有更大發展空間,但是未來格局會最大的很可能是附著在中國汽車廠供應鏈的汽車零組件產業,像是吉利汽車營收上半年成長59.63倍,這種驚人成長速度,台灣的汽車零件供應鏈也立刻可以感受到訂單的威力。
今年10月,多數科技股營收都衰退,但是汽車零組件股10月營收都創今年新高,從東陽(1319)、大億(1521)、江申(1525)、耿鼎(1524)、帝寶(6605)、開億(1523)、堤維西(1522),都不例外,在股價方面,江申、大億、永彰(4523)今年的飆漲,其實已拉開今年汽車零組件大漲的序幕。
電子產業,今年率先切入汽車領域的從胡連(6279),倒車雷達的昇銳(3128)、同致(3552),到汽車二極體的台半(5425)、朋程(8255),到車用PCB的敬鵬(2355)、柏承(6141)都出現比同業更大的成長力量。
今年中國家電產業也出現驚人變化,海爾電器(01169)今年從0.36港元漲到3.55港元,大漲10倍,創維(00751)從0.28港元漲到6港元,也漲了20倍,台灣能夠從這個崛起過程抓到商機的,像是瑞智(4532)依附在海爾,唐鋒(4609)的小家電,長線都將有威力。
另外,冠軍(1806)昆山廠被昆山市政府以市價徵收,結果獲利超過一個股本,目前在中國有閒置土地的如光鼎(6226)、秋雨(9929)都值得留意,秋雨的印刷本業乏善可陳,但是在虹橋的印刷廠卻價值非凡,這是未來選股可以切入的新方向。
「以上內容、觀點為個人心得或引述報章雜誌,僅供研究、分析、討論、參考,切勿作為個人投資依據 , 更不為個人獲利保證 ,請謹慎思考,期股買賣盈虧自行負責。」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