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跨海來台與聯電
(2303)結盟,開啟「三星出資買設備、聯電提供廠房兼代工」的全新合作模式,市場各有解讀。一派看法是認為聯電和三星合作,可能變成「與狼共舞」;另一派則看好,策略完全不同的兩家業者,在擴大營運又能獲得穩定的訂單以及有效拉升產能利用率上,聯電與三星可以跳出和諧雙人舞。(延伸閱讀:
美國可能禁止半導體DUV設備出口中國 台晶圓代工受惠)
業界人士分析,目前三星朝高階製程發展態勢確立,台積電與三星互相視對方為假想敵,聯電專注成熟製程,三星與聯電幾無直接競爭關係。而三星的感光元件CIS和OLED驅動IC,早在聯電28奈米製程量產。對三星而言,成熟製程不是投資重心,要投片於採用高介電係數/金屬閘極堆疊技術的HK製程和高壓製程(HV),聯電自然就是三星在海外成熟產能援助的首選。
除了下單的歷史背景外,在商言商,聯電在先進且全面嵌入式高壓(eHV)製程產品組合技術獨到,在驅動IC的市占率相當可觀,是第一個使用28奈米小尺寸顯示器驅動IC(SDDI)平台進行量產的晶圓廠,也和三星目前最需要的支援技術吻合,更是促成雙方「一拍即合」的原因。
業界人士指出,三星LSI設計部片產能在這波缺貨潮中也嚴重短缺,尤其華為受到美國制裁後,三星拿下不少華為手機,影像感測器也因OPPO、Vivo和小米等市占拉傳捷報,讓三星供貨不足。
然而,28奈米已屬成熟製程,三星不可能開回頭車重新擴產,但聯電近年資本支出控管相當嚴格,要新增資本支出花在28奈米製程根本不划算。
一個是產能不足、一個不願看「肥單」轉走,擅於財務操作的聯電,提出由三星出資買設備置於在聯電為其打造的南科P6廠,由聯電為其代工生產ISP及相關面板驅動IC,成為三星搶占全球CIS龍頭的助力。就三星角度,自己擴產成本一定高於聯電增加設備,加上要確保產品產能,與聯電的合作可說順勢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