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ets/common/avatar.png)
-
wch 發達公司總裁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09-11-03 18:40
能元李家駿:鋰電池為電動車電池主流
能元李家駿:鋰電池為電動車電池主流 整合車廠電芯廠降成本
鉅亨網記者胡薏文 台北
2009 / 11 / 03 星期二 18:20上一則 下一則
能元科技 (3127-TW) 總經理李家駿今天指出,以 2009 年鋰電池全球產量 57 億顆估算,其中用於電動車微乎其微,但預估到 2020 年,將有 28% 的鋰電池是用於電動車。
研究單位預估 2020 年搭載鋰電池的電動車比例將高達 90%,市值近 170 億美元。而未來鋰電池要能夠大量生產、降低成本、提升性能,必須和車廠與電芯廠整合研發,同時就近在車廠內或車廠附近,以衛星工廠方式生產。
李家駿指出,電動車在國際油價居高不下,以及各國政府政策推動支持下,成長的速度超出預期,其中的關鍵--電池,為高技術、高資本密集產業,未來很難滿足電動車市場需求,勢必出現極大的供需缺口。
李家駿引述IIT 研究報告指出,鋰電池需求在2017年之前,平均年成長率近20% ,各類電動車等新應用為主要成長動力,預估2020年搭載鋰電池的電動車比例將高達90% ,市值近170 億美元,未來10年,鋰電池應用於電動車市場的年平均成長率將超過30%。
但李家駿指出,安全性、續航力、電池壽命、價格以及快速充電,一直是車用電池研發的最大挑戰,其中除了電芯性能的提升,為技術的第一要務,隨著未來電動車對鋰電池的大量需求,電池業者必須與車廠、電芯廠進行上下游整合,才能降低成本,並在最短的時間內,大量供應車廠需求。
李家駿表示,目前雖然鋰電池成本較高,但是當電動車達到40萬輛的規模之後,鋰電池成本下降空間遠大於鎳氫電池。同時考量到成本因素,車用鋰電池大型化成本反而較低,因此未來車用鋰電池大型化將成為趨勢。 李家駿認為,鋰電池成本下降,關鍵仍在於創新的電芯材料與電池模組設計,預估未來10年電芯材料降幅可達33% ,模組的材料成本,10年內將可降低50% ,如此更能加速電動車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