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輪 發達集團營運長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09-10-30 20:56

美國讓中國正視智財權的法寶: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每當美國對中國提出關於智財權方面的要求,中國似乎都恍若未聞。若要使中國政府正視此問題,似乎必須讓中國出手保護自身的智慧財產才行,因此,華府打算採取些不同的策略。
美國當局花了大約 10 年時間遊說中國正視智財權的問題。本周,美國商業部在廣州舉辦了高規格的國際智財權論壇,廣州是中國製造業重鎮,但也是全球盜版行為最猖狂之地。
《路透社》專欄主筆顧蔚指出,廣東省委書記汪洋曾說,要建設一個創新的廣東省,但他和他的副手不見得願意讓這話題被公開討論。本次前來中國參訪的代表團中,也包括美國商業部長 Gary Locke 在內,他們則很希望能和中國談談這個不曾浮上檯面的話題。
外來壓力可能真的會使中國改變,但表面上卻不見得看得出來。顧蔚認為,首先雙方必須先有共同的目標。以身為世界工廠的中國而言,過去不曾在保護智財權上有什麼特殊作為。現在,華府似乎讓北京當局相信,如果它想發展自身的產品,保護智財權會是件重要的事。
電信設備製造商華為,可能會是很好的例子。2003 年,思科 (CSCO-US;Cisco) 控告華為侵權,但在華為同意停賣某些商品後,思科就撤銷了告訴。現在,華為已經成為有力的智財權保護者,去 (2008) 年,該公司申請了許多專利。
華為法務長宋柳平認同美方的想法,認為應給侵犯智財權之人重罰,但他也認為,問題並不在於是否有適當的法律體系或執法過鬆,而是中國人普遍對設計、專利或版權不具概念。
不過,當中國感到權利被侵犯時,它能也會起而捍衛自己的智財權。近日,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對谷歌提出侵權訴訟,因為谷歌掃瞄中文圖書、建立網路圖書館的作為有侵權嫌疑。
而中國愈是覺得利益受害,它就會對此事愈認真。
顧蔚認為,當所有的新電影和任何新軟體都可從網路無償下載時,中國是不可能發展出良好的電影工業和軟體業。而讓中國作家們來代替美國政客發聲,想必能得到更好的效果。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