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輪 發達集團營運長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09-10-30 20:34

高盛:政府及時的退出策略有利於經濟長期增長

高盛認為,擴張性政策持續過長不利於經濟長期增長,中國政府適時採取退出策略是正確的,對實現長期增長潛力和支持世界經濟恢復平衡非常重要。
高盛(Goldman Sachs)10月29日發佈報告指出,正如該行此前的觀點,隨著時間的進行,財政和貨幣政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中性,並且過度依賴擴張性政策會導致不希望出現的結果,如通脹過高和資產泡沫盛行。高盛認為,政府成熟和及時的退出戰略對中國實現長期增長潛力和支持世界經濟恢復平衡非常重要。
高盛認為,自從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通過實行積極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中國已經成功重振經濟。儘管中國一直被認為其受到此次震盪的直接影響較少,但其財政刺激努力規模比許多全球其他國家更大。
中國政府目前正在實行預算赤字政策,並且高盛全球精英團隊預期該政策將持續至2010年,並且高盛預計09年名義刺激支出(例如赤字)將為1,660億美元(占GDP的3.5%),並且2010年將上升至1,940億美元。儘管總體數字看來很大,但2010年的刺激支出僅增長17%,相比之下09年的增幅為500%。降速也反映了高盛的觀點,即政府注意到長期來看槓桿化過度和排擠私人投資,因總債務相比中國的經濟發展階段已經不低。
高盛認為,過度的貨幣刺激會創造資產泡沫。許多市場參與者認為中國仍然能使用銀行貸款進一步刺激經濟,因中國許多商業銀行是准政府實體。高盛並不同意,但高盛認為,實行過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對長期經濟增長的結果將是不利的。經典的案例包括日本和中國台灣地區20世紀80年代末資產泡沫(目前東京證交所指數和台灣證券交易所指數都較泡沫峰值期間低大約68%和38%),並且美國房地產市場泡沫最終導致了最近的全球金融危機。考慮到09年第三季度中國過度信貸增長已經飆升25個基點,並且自08年第三季度以來累積差距上升至近84個基點,高盛認為,政府的刺激政策實行明智的退出戰略將幫助中國避免毀滅性的泡沫破滅週期。
高盛的經濟學家認為,政策潛在正常化可能將在三個階段出現:1)票據發行從目前開始實行直至年底;2)存款準備金率和利率上調;3)貸款額度的窗口指導。監管者仍然非常支持增長,並且高盛看來可能維持支持增長的政策姿態直到增長處於穩定狀態或通脹上升風險出現,高盛認為這可能將在2010年第二季度或之後帶來問題。的確,9月貸款新增5,160億元人民幣(年增34.2%),這達到了經濟學家的預期,但上升出乎市場預測,顯示金融系統環境仍然非常寬鬆。
高盛的經濟學家目前認為,2010年名義基本利率需要升息81個基點,這分為三步,每步升息27個基點,第一次可能在2010年第二季度出現。高盛與許多投資者的討論顯示,許多人對於升息週期越發神經過敏。然而高盛並不特別擔憂升息,原因在於這是為了避免經濟過熱的正確選擇,並且利率市場一定程度上已經將流動性環境收緊計入定價,最重要的是,歷史顯示,在增長強勁背景下為了抑制通脹壓力而採取的升息不太可能導致證券市場上升趨勢惡化。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