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ys 發達集團營運長
-
來源:盤後分析
發佈於 2009-10-30 13:30
11/2號傳真稿筆記
鎖定中國第一的商機
美元跌深反彈,引發國際股市大震盪,資金行情的高度波動性,再次給投資人震撼教育。落後反彈的美股修正壓力漸重,但是領先整理的中國股市,卻隨時有機會再創新高,台股修正回到季線,又將是另一次重新擇優佈局的機會點,與中國密切連結的收成股可望先衝出重圍。中國改革開放三○年,大國崛起,已經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保守預估二○年後將挑戰第一大經濟體,如此龐大的市場與成長動力,勢必滋養出國際級的超大企業,台灣投資人該如何掌握住此百年大機遇呢?
中國人均GDP增加十倍
中國在一九七八年鄧小平展開改革開放,據統計,一九八○年時,中國的人均GDP只有三一三美元,經過三○年的累積加速成長,到了二○○八年已經增加十倍到三一八○美元,這種經濟奇蹟是全球僅見。在建國六○年以及開放三○年的現在,中國締造多項亮眼記錄,一、○七年底出口超越美國,成為僅次於德國的第二大出口國,二、○八年底中國GDP超越德國,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三、最大外匯存底國,二.二七兆美元比第二名的日本(不到一兆美元)還要多出一倍。四、美債最大買主,是美國最大的債權國。五、經濟連續成長最快速的國家,六、全球最大汽車銷售市場,七、全球最大製造基地,八、全球最大資金輸出國,九、○九年九月,中國股市總市值二一兆人民幣,已經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集資市場。
中國大企業躍上國際舞台
中國的國債占GDP比重約二○%,而美國與日本則分別高達八○%以及一六○%,中國的儲蓄率高達五一%,美國則在零軸上下波動,不論是國家或者是民間的可動用資產,都明顯比美日為優,後續創造財富的機會也相對較大。在二○○二年時,財星五百大企業中,美國企業有一九二家,占了三八.四%,與當時美國GDP占全球GDP比重三二%相當,當時中國企業僅占十一家,比例約二.二%,與GDP比例二.五%相近。二○○八年底,美國占全球GDP比重已經下降到二三%,入榜財星五百大的企業下降到一四○家,而中國GDP占全球比重已經拉升到七%,入榜的家數也達三七家,中國企業正飛快取代美國企業躋身世界舞台。
這一次的全球金融風暴,無疑更加大了中國的超越幅度,中國銀行在金融海嘯中幾乎毫髮無傷,像是中國工商銀行今年上半年還賺六六六億人民幣,建設銀行五五八.四億人民幣,工商銀行因此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都擠進世界前五大市值銀行排行榜,中國石油市值三五四二億美元,也打敗艾克森美孚石油(Exxon)成為全球最大企業。有股神巴菲特加持的比亞迪(1211HK)股價大漲一三.七倍,總市值已經超過南韓現代,下一個目標將是挑戰德國百年大車廠BMW,比亞迪的飆漲,也造就了一位中國新首富王傳福。李寧有無機會挑戰Nike?萬科會不會是下一個川普王國?國美是否是另一個BestBuy?都值得長線留意追蹤。
現在的中國是七○年代的美國
近期大家將大潤發比擬為一九七○年代於阿肯色州成立的Walmart,當時美國的GDP大約二.二兆美元,到目前約一四兆美元,如此大陸型的龐大經濟體翻了七倍,內需市場急速擴大,因此養出了Walmart這種企業巨人,目前Walmart市值約一九六五億元,已經大漲一一○○倍,全球共有七三○○個分店,員工人數超過一九○萬人。目前大潤發在中國有一○三家分店,員工數約十萬人,而目前中國的GDP與一九七○年代的美國相近,倘若中國copy美國過去四○年的發展趨勢,則大潤發成為下一個Walmart的機會就相當大。
根據Global Insight的預估,中國占世界GDP的比重在二○○八年約占七%,預估一○年將從第三大進一步到第二大經濟體,而到二○一九年將拉升到一七%,最保守預估,二○二○到二○三○年將挑戰全球第一霸主的寶座。中國的十三億人口是美國二億多人口的六倍,或許之前美國花了四○年才走到的王者之路,中國可以縮短時間儘速到位。
十月份中國的限售股解禁的高峰,額度高達二兆人民幣,是九月的一三倍,籌碼面壓力最大的十月還殺不下去,中國股市十一月份將有創新高的機會。因此在第四季當中,與中國連結度較高的中收股將是盤勢焦點,因此與食、衣、住、行,育樂與生活相關者均值得留意。
「以上內容、觀點為個人心得或引述報章雜誌,僅供研究、分析、討論、參考,請謹慎思考,期股買賣盈虧自行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