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ys 發達集團營運長
-
來源:盤後分析
發佈於 2009-10-27 16:26
10/28號傳真稿筆記
從中國大潤發的聯想—從小變大的超級企業
潤泰新(9945)與潤泰全球(2915)﹐從這兩檔業績來談﹐在傳統產業式微中且戰且走的公司﹐今年突然大顯神威﹐這一周來﹐潤泰全一周大漲8元﹐潤泰新大漲7.8元﹐潤泰全球且創了57元的上市以來新天價潤泰全球原是潤泰集團生產格子布的傳統紡織廠﹐黃明端原本是紡織廠出身﹐當到潤泰工業的總經理﹐後來﹐格子布競爭不過中國大陸﹐潤泰全球改為控股公司﹐而潤泰創新則是致力營建業務-推豪宅如果只是固守傳統本業﹐這兩家公司股價能夠站在票面以上已經很不錯了﹐如今卻持續大漲﹐動力源自明年即將在香港掛牌的中國大潤發。
中國大潤發最近公布前3季營收達301.4億人民幣﹐成長26.1%﹐最近大潤發才合併了法國歐尚﹐掃除了IPO的路障﹐最近市場傳聞下一步可能併入家樂福中國業務﹐如此一來﹐中國大潤發很可能成為中國的WALMART﹐威力會有多大﹐自然可以想像﹐假如﹐中國大潤發明年在香港IPO以100億美元起跳﹐最後市值會反應到多少﹖想像空間無限大﹐因為比照康師傅﹐可以反應到1,000億港元﹐如果與WALMART聯結﹐可以上看3,000億美元﹐短線中國大潤發挑戰康師傅﹐長線向WALMART看齊﹐是很可能的事﹐在這個情況下﹐持有中國大潤發的潤泰全身價為之暴漲﹐如果大潤發有1,000億港元市值﹐那麼潤泰全球可能有漲上百元的實力。
今年是中國經濟快速崛起的一年﹐中國第3季GDP成長達8.9%﹐在金融海嘯之後﹐中國內需的地位愈來愈重要一方面是中國深滬股市在十一國慶之前先行回檔﹐如今蓄勢再上攻﹐由於巴西股市距歷史高檔不到5%﹐印度股市距歷史天價約21%﹐俄羅斯股市反應天價約57%﹐中國股市大漲到天價一半左右的位置﹐因此﹐往後看中國股市多頭勁道會出奇強勁。
當中國經濟蒸蒸日上﹐很多小產業或是小公司﹐突然會變很大﹐這是13億中國大市場的變化契機﹐例如﹐中國的銀行在2000年﹐全世界100大排行榜還排不進去﹐但是海嘯後﹐中國的銀行在全球前10大銀行已躋身前3大﹐像中國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已高居前3名﹐中國工商銀行市值逾2,000億美元﹐美國的銀行已難望其項背。
從這個由小變到大的過程﹐今年有幾個大巨人誕生﹐第一個大產業是網路﹐今年最具爆發力的是躋身恆生成份股的騰訊(00700)﹐這是一家以簡訊QQ著名的網路公司﹐騰訊在2004年6月於香港掛牌﹐上市價格是3.38港元﹐是一家不怎麼起眼的網路公司﹐如今﹐騰訊漲到152港元﹐市值已達2,760億港元﹐超越恆生銀行﹑和記黃埔﹑長江實業﹑中國人壽﹐已成恆生成份股排名第7大企業騰訊只是一家網路電信公司﹐短短5年搖身一變成大企業﹐原來騰訊已搖身一變成為中國的微軟﹐騰訊有如中國的MSN﹐格局拉大﹐逐漸向微軟比價看齊。
另一家網路公司百度﹐今年成為全美領先回歷史高檔附近的個股﹐百度是中國的入口網站﹐也就是中國的GOOGLE﹐如果只是講百度﹐大家也許不知道百度的威力有多大﹐但是百度等於GOOGLE﹐一切盡在不言中﹐GOOGLE今年從247.3美元漲到554.75美元﹐百度也從100.5美元漲到427.85美元﹐正好與GOOGLE互相輝映。
如果說百度是中國GOOGLE﹐騰訊是中國微軟﹐那麼中國大潤發就是中國的WALMART﹐再用這個角度來看﹐在各行各業領域中﹐取得全中國第1名的企業﹐例如﹐萬科(000002)市值還會持續走高﹐康師傅市值已直逼1,000億港元﹐康師傅已成中國第1的食品巨擘﹐未來在汽車產業﹐像吉利汽車已從0.15港元漲到2.97港元﹐比亞迪從6港元漲到88.4港元﹐比亞迪今年凌厲的漲勢﹐代表了王傳福已搖身變成世界巨人﹐而比亞迪很可能是全世界最可能發展電動車成功的企業之一﹐這一周﹐比亞迪市值已超越南韓現代汽車﹐正奮力追趕德國的BMW。
德國BMW已是全球汽車業的大老﹐比亞迪名不見經傳﹐技術更是談不上﹐但是比亞迪市值卻在最短時間追趕BMW﹐如果不是中國13億大市場﹐根本不可能辦到﹐那麼在大市場崛起的公司﹐大家必須有更高度的想像力去追蹤。
23日﹐台股開始從中國收成股進一步發酵﹐除了潤泰新﹑潤泰全漲停之外﹐有康師傅的味全(1201)也拉到漲停﹐另外﹐在中國經營高速公路休息站的南仁湖(5905)也漲停另外﹐今年業績很旺的正新(2105)﹑建大(2106)仍然表現亮眼﹐下一周﹐中國Q3GDP8.9%的發酵帶動下﹐中國內需題材將再度發威﹐這是選股的重心所在。
目前正式進入財報公布的關鍵時刻﹐業績成了股價調整的關鍵﹐一些高成長高價股已看到一些頹勢﹐例如大立光(3008)Q3表現不佳﹐股價已從465.5元跌到371元﹐宏達電(2498)年初還有543元﹐但是季報一季不如一季﹐股價已跌到322.5元﹐即將創今年新低價線上遊戲的宇峻(3546)尚未公布財報﹐但是Q3營收表現不佳﹐股價已從410.5元跌到191元﹐聯發科(2454)也因Q3營收不再大成長﹐股價從540元跌到479.5元﹐聯發科率先破季線﹐周線反轉向下﹐很可能成為拖累台股的重要關鍵指標。
從這個現象看﹐台股短線是個盤整型態﹐指數空間不大﹐選股重心除了中國收成題材外﹐低本益比﹑高EPS個股仍是重點﹐像低價食品股南僑(1702)優良示範﹐至少對泰山(1218)﹑福壽(1219)﹑福懋油(1225)有相當強大的助力﹐石化低價股國喬(1312)前3季EPS逾3元﹐但是股價只有15元﹐有助於華夏(1305)﹑台聚(1304)﹑台達化(1309)﹑台苯(1310)﹑亞聚(1308)表態﹐這一周中石化(1314)已經出線﹐中高價的榮化(1704)也有低本益比的優勢紡織的力鵬(1447)﹑集盛(1455)仍然有空間﹐成衣廠儒鴻(1476)則是典型的物美價廉代表。
電子股低價的如環電Q3EPS達0.53元﹐未來股價仍蟄伏在低檔的低價電子股﹐如華通(2313)﹑金像電(2368)﹑精英(2231)﹑錸德(2349)﹑中環(2323)等﹐都可進一步追蹤。
「以上內容、觀點為個人心得或引述報章雜誌,僅供研究、分析、討論、參考,請謹慎思考,期股買賣盈虧自行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