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毅 發達集團副處長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09-10-23 10:25

本國銀行 資本適足、逾放比、壞帳覆蓋率指標

【經濟日報╱記者邱金蘭】
金管會與央行、銀行公會等單位最近成立「壓力測試」工作小組,決定對國內銀行進行壓力測試。工作小組正籌劃各項情境設定指標,預計明年展開測試,測試結果將作為要求銀行調整風險管理和增資強化資本的依據。
金融海嘯後,美國政府今年4月曾對大型銀行進行壓力測試,我國立法院財委會也曾決議,要求金管會引進美國壓力測試的作法,全面檢視國內金融機構健全程度。
據了解,金管會已透過紐約辦事處,請美國提供壓力測試相關資料,並於日前成立工作小組。
這將是國內首度由監理機關主導進行的壓力測試,財金高層22日透露,金管會成立的壓力測試工作小組,主要成員包括金管會、央行、銀行公會及聯徵中心,預計明年開始展開測試;至於測試對象是所有銀行一併測試,還是依規模大小分階段進行,目前還在評估。
因應金融海嘯後新巴塞爾協定檢討,金管會除成立壓力測試工作小組,對於新巴塞爾協定第一支柱(最低資本要求)、第二支柱及第三支柱(市場紀律)也會分別成立小組,四個工作小組將由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蕭長瑞擔任總指揮。
由於新巴塞爾協定(BaselⅡ)的第二支柱(監理支柱)便要求銀行須做壓力測試,去年國內銀行也依此規定作過測試,但新巴塞爾協定的壓力測試項目較少,情境設定主要是由各銀行依自己過去的營運經驗訂定,不同於美國這次由政府監理機關主導採行壓力測試。
資本適足性 母行分行「分家」
金融海嘯後,包括亞洲在內的金融監理機關,開始打算要求大型國際銀行母行與分行的資本適足性及流動性應採分離策略,不再以母行為準,台灣也正密切觀察趨勢,並研擬逐步採行。
存保公司22日舉辦「全球金融危機處理經驗與啟示」國際研討會,包括國際清算銀行、國際存款保險機構協會、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等國際金融專家與會,多位國內外的學者專家,在會中提出多項金融海嘯後的新金融監理趨勢。
這次金融海嘯凸顯大型國際金融機構也會出問題,因此亞洲等許多金融監理機關開始思考要求大型銀行在亞洲地區設立的分支機構必須維持適當的資本適足性。
例如過去分支機構所在的監理機關,通常只要求總行(母行)資本適足率符合規定,並未將分行與母行分離看待;金融海嘯後,很多國家監理機關開始思考對大型金融機構的分行提出資本適足性、流動性要求。
金管會官員表示,台灣方面已經注意到此現象,會密切觀察國際作法,並研議逐漸採行。
台灣目前對外商銀行在台設立分行,僅要求最低營運資金新台幣1.5億元,設立第二家分行時一家只要1.2億元,資本適足率則只要母行符合規定即可。
據了解,金管會未來可能考慮視分行在台營運規模等,要求營運資金等資本須達一定標準,希望分行多留一點資金在台灣,以維護台灣分行存戶權益。
22日也有不少國內外學者專家提及強化第一類資本是未來趨勢,金管會官員表示,金管會正研擬銀行資本適足率管理辦法修正,但對第一類資本是否需要一口氣從現在的4%提高到8%,內部還在研議。
36891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