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h 發達公司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09-10-17 22:25

天外奇蹟 衛星市場利基 美國國會力挺 銥通訊IPO東山再起

鉅亨網邱勤美 外電報導
2009 / 10 / 17 星期六 19:05
《BusinessWeek》報導,衛星通訊服務大廠銥通訊(Iridium Communications;IRDM-US)在 9 月底 IPO,募資 2 億美元,讓投資人對於大型衛星產業重燃信心。前身為銥衛星的銥通訊去年營收 3.2 億美元,獲利 5400 億美元。
該公司過去有意針對全球漫遊商務人士推出手機,同時由 66 個運行衛星發送傳呼訊號。但在投資 50 億美元的離地裝置,以及未能預料到全球無線網域產品的威脅,即便摩托羅拉過去曾短暫支持銥衛星,銥衛星還是在 1999 年宣告破產。
3 年後,對手全球星電信公司(Globalstar Inc;GSAT-US)步其後塵。取而代之的市場主導者是由無線業者 Craig McCaw 和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Paul Allen 成立的 Teledesic。
現在,重生再造的銥通訊仍提供衛星電話服務,它擁有 34.7 萬名客戶,高於多年前破產時的 5 萬。自去年開始為該公司提供財務諮詢的 RBC Capital Markets 分析師 Jonathan Atkin 表示,投資者較了解這個產業的投資代價、營運方式,以及可行性與限制。產業人士對於這一行的投資已學會較多務實觀點。
對銥通訊和其他衛星公司而言,挑戰在於將務實主義轉換成可持續的獲利。不將自身定位為無線通訊產業的另類選擇,銥通訊希望打入手機尚不普及的地區。
CEO Matthew Desch 表示,今後 25 年內,全球覆蓋無線的區域可能不到 10%。這些區域包括了太空和高峰峻嶺,下至深層海洋。所擴及的機關包括軍隊、國防承包商,以及運輸後勤和石油天然氣探勘,諸類大量使用通訊工具的產業。
美國軍隊是銥通訊最大的客戶,約佔其營收 21% 比重,用戶比例則有 9%。投資顧問公司 Raymond James Financial Inc(RJF-US)為銥通訊輔導 IPO 上市承銷商。分析師 Chris Quilty 認為,這個市場定位極佳,使用相關產品的用戶都具有確實的需求。
Quilty 表示,由於市場需求之故,銥通訊的通話事業一年增長速度將近 10%。這便是為何銥通訊也致力於發展「機器對機器」(machine-to-machine)通訊,功能可讓企業監控遠端設備,追蹤貨物運輸動向。Quilty 估算,2008 年銥通訊在這方面客戶數量基礎擴增了兩倍至 7.1 萬。
為了縮減成本,銥通訊與 200 家外部公司合力製造客戶專屬產品,涵蓋了航太、貨運、石油與天然氣產業。
例如,銥通訊的衛星數據機就被電機巨擘漢威聯合(Honewell International;HON-US)和衛星導航系統商 Garmin Ltd(GRMN-US)再研發成為航太產品,這為銥通訊降低了生產投資費用。Desch 就說,合作夥伴比我們更專業,因此在研發上他們給予很大幫助。
銥通訊現在面臨最大困難是衛星機器老化。預定 2014 年汰舊的發動器升級費用將高達 27 億美元。衛星產業研究機構 North Star Consultancy 負責人 MaxEngel 表示,這是衛星業者普遍頭痛的問題。銥通訊將過 IPO 籌措部分資金,以及發行債券。
另外一個業界逐漸普及的募款新管道是開啟租賃衛星業務。銥通訊打算開放服務,讓沒有財力把機器發射到太空的政府機構和企業使用。銥通訊對手 Intelsat 就讓澳洲國防部就借用亞太上空部分通訊軌道,租金為 1.67 億美元。
還有,休斯通訊公司(Hughes Communications Inc;HUGH-US)涵括偏遠地區的衛星寬頻服務,也是一大市場利基。據研究公司 Frost and Sullivan 分析師 Ron Gherman 表示,全球星(Globalstar)則計畫在 2010 年發射一組新型衛星。全球星在 2004 年尋求破產保護之後東山再起。
假設所有辦法都沒有用,銥通訊產品對於像軍隊這種有需求,但產品機密度極高的客戶而言仍為不可或缺。Raymond James 分析師 Quilty 表示,自 1990 年代開始,軍隊大幅度採用銥通訊產品。假設銥通訊的業績還是沒有起色,美國國會仍會力挺。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