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美俄冷戰的終極象徵是太空競賽,美中科技戰的象徵大概就是疫苗競賽了。疫苗的生產和分發攸關全球數千萬人生死,且將決定新冠病毒最終如何影響在全球權力和聲望平衡,對即將上任的拜登政府來說,這提供了絕佳的戰略機會。
隨著疫苗研發傳出捷報,「疫苗外交」(vaccine diplomacy)成了鎂光燈焦點。中國大陸已有好幾款疫苗正在後期階段試驗,美國也捎來佳音,輝瑞(Pfizer)和BioNTech合作的疫苗最終結果顯示有95%效力,莫德納(Moderna)的期中數據有94.5%保護力。
疫苗研發出現重大進展,讓美國等富裕國家看到隧道盡頭的光明,代表科學或許能在2021年某個時候成功壓制疫情。
但這對世界其他國家代表什麼?許多開發中國家將在採購和發送疫苗面臨嚴峻挑戰。如果先進國家在病毒威脅力下降之後,利用經濟實力鎖住疫苗早期供應,其餘開發中國家只能任由病毒繼續肆虐。
因此,讓全球都能取得疫苗是人道義務,也是經濟上的當務之急:只要大部分地方的經濟仍在和病毒奮戰,全球經濟就無法復甦。疫苗也是地緣政治優先要務,位居領先地位的國家,能靠軟實力和外交影響力獲得巨大利益。
北京對此事再明白不過,因此就算國內科學家已經投入疫苗開發,中國大陸的駭客仍把西方藥廠和新冠病毒研究視為攻擊目標。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已表示,中國大陸開發的疫苗將是「全球公共財」的一部分,承諾提供多達20億美元貸款,供開發中國家取得疫苗。科興生物(Sinovac)、康希諾生物(CanSino)、國藥集團(SinoPharm)等大陸企業,正在阿聯、巴西、巴基斯坦等國家測試疫苗,並且和印尼、菲律賓等國家簽署優先供應協議。
中國正積極重塑形象,從那個引發疫情的不負責專制政權,搖身變成終結疫情的科技超級強權。中國大陸希望靠「健康絲綢之路」(health silk road)擴大對開發中國家的影響力,並利用疫苗實現更具體的戰略目的—提醒鄰國和北京在中南海槓上,需要付出何種潛在代價。
中國大陸在疫苗外交領域占據重要優勢。首先,雖然大多數中國製疫苗相對沒那麼複雜精密,但這些疫苗也較容易生產、儲藏和配發。再者,就算陸製疫苗恐怕難以通過歐美主管機關審查,但在開發中國家相對容易過關。
最後,考量到中國疫情似乎已經獲得控制(中國大陸統計數據呈現的情況),初期應該有較多餘裕可以出口疫苗。
但北京的疫苗外交仍有重重挑戰需要克服。過去中國大陸在人道援助計畫方面,有著承諾過高與落實不足的紀錄;急就章生產疫苗可能導致效力打折,甚至出現更危險的問題。習政府還可能高估疫苗牌的威力,過於露骨要求效忠或讓步,這對蠻橫、專制政權來說是難以抵擋的誘惑。
美國呢?由於美國藥廠的試驗結果令人振奮,華府似乎有可能避免噩夢成真;畢竟長期以來,中國擁有一種以上有效的疫苗,而美國卻沒有。儘管美國政府在川普總統的「零和疫苗民族主義」指導下,罔顧確保在全球分發疫苗的種種努力,但並不代表美國在這個過程缺席。
美國企業已同意將提供足以保護全球人口的數十億劑疫苗,美國慈善機構、尤其是蓋茲基金會,已經出資響應。
拜登政府下一步該怎麼做?
即便如此,美國在外交上仍處於困境。由於川普政府在疫情上擁抱以鄰為壑的方法,美國自然無法從美國企業和藥廠的義舉中獲得地緣政治好處。何況美國自顧不暇,在把反撲的疫情控制下來之前無法幫助他國。雖然川普政府的「神速行動計畫」替美國開發疫苗開闢出監管和金融的道路,終將讓全世界受益,但如果華府無法展現自己能夠帶領全球一同行動、面對眼前最迫切的挑戰,終將付出代價。
對將上任的拜登政府來說,最簡單的一步是重新加入世界衛生組織(WHO),積極支持「COVID-19疫苗全球取得機制」(Covax Facility),這個公民合作計畫旨在杜絕囤積疫苗,並在2021年底前向全球發放20億劑疫苗。
如果企圖心大一點,拜登政府可能會尋求建立一個先進民主國家聯盟,致力於疫苗開發、公平分配和資金提供,包括和印度—身為疫苗生產重鎮的開發中國家—更密切合作。拜登政府也可以邀請中國加入,若中國點頭,可以促成強權合作對抗病毒的局面;若中國不肯,可能被孤立。
這對美國來說值得一試。美國智庫蘭德公司(RAND)預估,為低收入國家供應疫苗將耗費250億美元,但美國等富裕國家每年可以省下疫情導致全球經濟低迷所流失的1190億美元生產力。
這還只是經濟公式得出的結果。美國本世紀最成功的人道工作「美國總統防治愛滋病緊急救援計畫」(The U.S. President's Emergency Plan for AIDS Relief),不只拯救非洲數以百萬人生命,更擦亮了老布希執政時期的美國形象。時至今日,帶領一個偉大的全期疫苗計畫,等於對美國影響力的投資。
從權力的角度思考抗疫工作或許過於粗糙,卻是競爭世界的冷酷現實。如果拜登政府希望重振美國聲望,並在過程中拯救生命,追求活躍的疫苗外交或許是個起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