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t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20-11-10 11:18

無論川普或拜登怎麼打貿易戰 中國融入全球經濟只會更深

從政治面來看,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發動了近四年的「貿易戰」,才剛開始結出果實,遺憾的是他已經準備要卸任了。
日本首相菅義偉就任後的首次出訪,是前往越南與印尼,希望能強化雙邊的供應鏈;台灣政府也採取類似的政策,鼓勵各盟國「重新設想供應鏈」。

繼中國大陸下令禁止進口澳洲龍蝦、酒類與燃煤後,澳洲貿易部長伯明翰接受澳洲廣播公司訪問時表示,澳洲出口商應積極拓展中國以外的市場。

彭博資訊產業專欄作者費克林(David Fickling)指出,川普對中國的立場,拜登政府可能概括延續。拜登之前在選戰辯論中表示,他將使中國「照國際規則來玩」,強調他與川普相比將只硬不軟。

儘管有這些表面上的政治動作,但實際情況卻是另一回事。過去四年來美國孤立中國的行動,距離成功還遠得很;儘管中國當局因擔心遭到孤立,而推動「自給自足」策略,但事實上,過去四年來中國與全球經濟卻更加深度整合。使中國置身於全球貿易與投資浪潮之中的力量,比新冠肺炎疫情或任何一位美國總統的力量都強得多。

且看貿易。中國10月出口額比去年同期增加11.4%,超出預期。光是過去四個月的出口額,便與2006年全年的金額大致相當,當時正是各界都在談中國是「世界工廠」之際。

上月進口額經過近兩年的下降後,現在也在回升,只不過速度較慢。過去一年來,中國的貿易順差不減反增;從5月到10月這六個月間,有四個月的單月順差都創新高。

當肺炎疫情剛爆發之後的幾個月,中國的外人直接投資(FDI)的確劇減,但從4月起便加速回升,9月到位的外資已比去年同期增加25%。

這股趨勢的明顯例證之一,就是近幾個月大陸企業湧入美國上市,但這還不是唯一的例證。事實上,2020年外資對大陸企業的內向購併額可能再創新高,而2019及2018年分別是第二及第三高。

顯然,外資內流還不是中國投資景氣中最激烈的一部分。由於中國的貿易與經常帳順差增加,為了平衡整體國際收支,金融與資本帳不得不朝反方向移動。第3季金融與資本帳的逆差額(即中國購買外國資產淨額大於外資流入額)高達942億美元,為2008年來新高。

這應該沒有什麼好驚訝的。外資多年來在中國製造業累積投資所建立的出口能力,不會只因為幾句強硬的政治語言就停止貿易活動。

全球貿易鏈轉向根本只是言過其實,最多只占中國貿易增量的一小部分而已,而且任何供應鏈轉移都可能需時數年。中國與全球的貿易額要出現絕對性的下降,希望極為渺茫。

這可能是件好事,因為商務連繫吹散了尖銳的國際關係,也降低了衝突的機率。

在此同時,中國已經是全世界最大的國內市場之一,對內流的投資人還提供多種的租稅及土地等獎勵措施,勞工也仍未要求更佳的工作條件。對全球資金來說,這套組合的吸引力與川普動輒點名批判「中國」之前並沒有兩樣。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