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海洋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20-10-30 08:31
又見10月驚奇?封鎖崩潰賣壓無差別攻擊
全球股市遭遇3月來最大的一波賣壓,又是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升溫迫使多國重啟封鎖抗疫措施而引爆跌勢。令人驚愕的是,這回賣壓對各類資產進行無差別攻擊,從大型科技股、比特幣到黃金,幾乎無一倖免。
彭博資訊專欄作家歐瑟士(John Authers)形容,此刻市場陷入「封鎖崩潰」(Lockdown Meltdown)的處境。在過去三個交易日,幾乎什麼資產都在跌,最可能獲利的操作是賣出。黃金28日續跌,安全避風港光環盡失。近來大漲的比特幣也下跌,小型股和大型股同遭賣壓擊倒,價值股與成長股表現一樣難看,債市則顯得沒啥動靜。
國際股市的變化也清晰可辨。歐洲之前顯得抗疫有成,疫情控制得比美國好,但現在情況不再是如此。歐洲資產先前並未因歐陸公衛政策奏效而特別受投資人獎賞,現在更因疫情再度失控而慘遭鞭笞,歐股如今跌到五個月來的低點,與美股表現落差進一步擴大。
那麼,新一波風險規避潮與前幾波相比,有多嚴重?從歐美主要股價指數的波動率指數來看,就很明顯了。俗稱美股「恐慌指數」的標普500指數波動率指數(VIX)28日升破40,收在40.28;歐股波動率指數只比美國版稍稍低一點。
把時間拉長來看,今年3月疫情蔓延得風聲鶴唳時,波動率升到兩倍於此的水準,一如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時的情況。即使撇開這兩波危機不算,VIX目前的水位也顯示,市場恐慌程度已升到略高於過去十年來造成波動率竄升的多數情況,包括2015年中國人民幣貶值、2016年英國脫歐(Brexit)公投,以及2018年2月的「波動率末日」(Volmageddon)市場事件。要再回溯至2011年夏季美國債務上限危機(與歐元區債務危機最嚴峻時期有時間上的重疊處),以及2010年歐債危機初次爆發,才找得到波動率比此刻升得更厲害的前例。
新一波全球市場賣壓與前例有何不同?歐瑟士指出,一個不同點在於,這波賣壓具有「明顯界定的外部成因」——新冠病毒。警鈴之所以震天價響,一部分是因為正值美國大選進入倒數時刻,市場愈來愈擔心,選舉結果若引發爭議,將導致選後亂成一團。
相較於之前幾波市場觸發事件,當前因疫情復熾激起的不確定性顯然更高。但沒什麼理由認為,這回賣壓會跟本世紀來兩波大危機一樣嚴重,畢竟不確定性與今年3月新冠疫情第一波來襲和2008年金融海嘯相比,顯然是小巫見大巫。
回顧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後,有好幾個月全球金融體系眼看彷彿就要崩潰;今年3月疫情蔓延最嚴峻之時,也有理由擔心最糟情況可比1918年西班牙流感大流行的慘況。但過去七個月世人學到的教訓是,儘管疫情尚未消除,還是有辦法可大幅減輕傷害。
話說回來,疫情烏雲難以迅速消散。之前幾次因金融震撼激起波動率竄高後,有一段焦慮的觀望時期,期間投資人擔心金融危機會有餘震。一旦警報解除,比方說,英國脫歐後英鎊急貶未迫使任何大型金融機構關門停業,市場就能恢復正常。
然而,這回不一樣。病毒蔓延需要時間,大多數經濟數據都有延滯性,這也成為一個引發激烈政治爭議的話題。下周美國大選或許能為市場解除其中一個不確定因素——但使不確定性進一步升高的可能性也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