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力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20-10-21 09:11

阿里巴巴拿下大潤發 法國人也得在數位戰場讓步

阿里巴巴集團再花港幣280億元(約新台幣1058億元),買進法商歐尚集團持有吉鑫公司70.94%股份,間接與直接控有72%高鑫零售股權,等於掌握了大潤發及歐尚為品牌的大賣場481家、中型超市3家。過去兩年阿里巴巴在實體店面注入新零售DNA,「線上第一阿里巴巴」全面取得「線下第一大潤發」,法國人也得從數位戰場退下,讓給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在港交所公告。 圖/公告截圖
  • facebook
2017年阿里巴巴才以224億港幣(約新台幣846.5億元)買下潤泰手中的中國大潤發股權,今天再拿下歐尚持有的主要股權,合計花約港幣504億元(約新台幣1900多億元)。但高鑫零售在港交所股價19日大漲港幣1.52元,達到港幣9.45元,市值突破港幣900億元,距離千億身價一步之遙,相較於千億港幣市值、線上線下全面整合零售通路的效益,這筆交易其實不算很貴。


2017年的交易被視為中國大潤發「贏了對手卻輸給時代」,中國大潤發當時是大陸實體零售第一大,但大潤發中國區董事長黃明端積極打造的飛牛網,規模與時間都趕不上數位轉型的浪潮。最後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決定,大潤發到了該調整的時候,將股權賣給阿里巴巴,選擇了與對手聯手。

在潤泰交易後轉為低調的中國大潤發董事長黃明端,在整個轉型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在潤泰2017年賣出股權後,他本被業界預言「該退休」,但阿里巴巴留任他繼續擔任董事長,完成了店面改造,端出實質業績。這種效益讓歐尚不得不讓步,去年換下法國主管,讓黃明端重掌高鑫零售執行長;今年歐尚集團更將在交易後全面退出經營團隊與董事會。

透過持股拿到實體據點,讓阿里巴巴落實近幾年鼓吹的「新零售」,與對手京東、騰訊更能一搏。例如阿里巴巴投資的生鮮外送「盒馬鮮生」,標榜以「生鮮食品超市體驗+餐飲+ 電商+ 物流配送」,3公里內的生鮮、30分鐘內送到,原本與大潤發大型賣場、實體商品,讓消費者到店購足的模式完全相反,但阿里巴巴進駐大潤發後,反轉以線下為主的模式,以線上為主、線下為輔,甚至用實體店面讓消費者「體驗」,也就是對產品光看不買、「網購」到家。

數位轉型成功,阿里巴巴在大潤發進行新零售改造,短短半年改造百家大潤發店面。今年,高鑫趁疫情加強轉型,旗下所有門市與阿里巴巴的淘鮮達及天貓超市對接,有「1小時達」「半日達」;最近又整合線上外賣「餓了麽」和阿里巴巴自有物流菜鳥網絡等。如果加上規劃中明年要在大陸各地開設的數千家小型超市,就像基地台覆蓋率一樣,可涵蓋更多更密的消費市場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