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上斗大的「全」字招牌、室內充滿溫暖感的亮橘色,全聯砸下逾千萬元開出實體火鍋店「全火鍋」,正式在台北東區插旗,不過,全聯總經理蔡篤昌開門見山就說,「全聯第一次開餐廳,但我們沒有要進軍餐飲業,這家店只會開150天,我們也很清楚這家店一定不會賺錢。」
開火鍋店不是為了營利,而且花了千萬開的火鍋店就只打算開150天,讓外界更好奇全聯打的是什麼算盤。(延伸閱讀:
全聯開火鍋店拚體驗經濟 湯底業績上看2.5億元)
全聯開火鍋店,讓許多人跌破眼鏡,一來全聯是比較保守的公司,卻開了一家不打算賺錢的火鍋「潮」店,二來這家店只打算開150天,9月開幕、明年1月底結束,但全聯卻大手筆與名店、名物、名設計師聯手,還找來米其林主廚操刀,就連店內制服都找來近年火紅的台灣服裝品牌WISDOM跨界合作。

全聯總經理蔡篤昌表示,全聯沒有要進軍餐飲業,這家店只會開150天,我們也很清楚這家店一定不會賺錢。嚴雅芳/攝影
蔡篤昌說,全聯與火鍋的淵源要從2014年說起,2014年打出火鍋祭提案,開始賣火鍋湯底,當時全聯發現日本賣場到了冬天幾乎整個賣場都在賣火鍋湯底,而台灣的超市卻幾乎看不到火鍋湯底的蹤影,且幾乎沒有本土品牌的火鍋湯底可銷售,這究竟是台灣火鍋店林立吃鍋太方便,還是沒有供給所以就沒有需求?
全聯很快找到了答案,2014年的火鍋祭引進了9支日本湯底品牌帶來不錯的銷售業績,說明需求可以藉由供給來創造,之後連續兩年擴大引進湯底品牌,市場也開始關注起這門生意。
全聯2017年開始打廣告「別再用白開水煮鍋了」,並引進台灣知名火鍋品牌湯底,包括小蒙牛、馬辣等本土火鍋業者也都開始生產湯底包。
2018年全聯打第二支廣告「你家就是火鍋名家」,主打在家吃鍋不管吃多久、吃什麼都可以盡興,這時本土餐飲的湯底品牌已滿地開花,海外的品項也更多元。
到了去年全聯販賣的湯底品牌支數已高達43支,並創造2.11億的業績。
全聯為什麼要那麼用力賣「湯底」?
蔡篤昌說,「春冬兩季吃火鍋、夏秋兩季吃咖哩」,不論是咖哩還是火鍋都是關聯性購買最高的品項,就像是「肉粽頭」效應,肉粽頭一拉整個都會上來。買湯底一定還會買肉片、海鮮、蔬菜、餃類甚至飲料,關聯性購買所帶動的金額十分可觀,所以湯底對全聯來說是最重要的品項。

全火鍋的新鮮食材全聯全部買得到。全聯/提供
再者,全聯扮演的是最齊全、最方便火鍋通路的角色。
蔡篤昌說,論距離,對多數消費者而言,我比量販接近,論品項,我比超商種類齊全。全聯有此優勢,當然要大啖火鍋財。
從2014年開始,這六年的期間,全聯火鍋湯底的業績成長24倍。蔡篤昌坦言,今年對全聯來說是更挑戰的一年,要如何超越過去的成績,也成為內部的一大考驗。
全聯今年引進了56支的火鍋湯底,比去年多了13支,其中42支是本土、14支進口,且有許多品牌過去沒有販售過,包括這一鍋、石二鍋、聚、紅豆食府等。但是內部也開始思考,除了引進更多元湯底,是不是就沒有其他的亮點可以創造了?

店內制服由近年火紅的台灣服裝品牌WISDOM跨界合作設計。全聯/提供
全聯去年成立新創團隊,團隊負責人提議要做火鍋快閃店。蔡篤昌說,「從發想到店正式開出只花了10個月的時間,根本是化不可能為可能,其中,最難的是找店面,因為我們只打算承租一年。」
而全聯開火鍋店不為了賺錢,也不是為了多角化經營,真正的目的只有三個。
蔡篤昌說,全聯不斷向消費者溝通的是「全聯是你家的大冰箱、你家的二廚」,透過「全火鍋」可以讓餐飲的消費者直接接觸到全聯的生鮮食材有多好,這是
第一個目的,也就是所謂的體驗式行銷。
第二,全聯販售那麼多種湯底,幾乎是最大的湯底通路,
透過「全火鍋」可以加深全聯是火鍋專家的形象。
第三,
「全火鍋」想讓火鍋店變得更有趣,這是一家快閃店,讓人印象深刻很重要,透過全聯最夯的「請支援收銀」作為品牌發展的DNA,火鍋店不僅賣火鍋,還發展一系列周邊的文創商品,提升品牌形象。
全聯透過開火鍋快閃店來做行銷,從帳面上來看,雖恐怕不是一筆賺錢的生意,但背後的品牌效應以及團隊的創新精神卻可望帶來隱形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