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實力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20-08-25 09:48
美股科技當家 就怕公債殖利率走升
最近許多專家都擔心美國股市頭重腳輕,馬步不穩,多頭走勢只靠幾家公司衝鋒,後市恐怕會有麻煩。然而真正應該擔心的,並非市場只靠幾支個股撐盤,而是這些個股的同質性太高。
蘋果、亞馬遜、微軟、Google母公司字母(Alphabet)及臉書等「五巨頭」的市值,已占標普500企業總市值的25%,這是1970年以來最明顯的「頭重」現象;然而,1960年代時「頭重」更嚴重,但股市表現依然亮麗。
不過,現在與1970年的差異,在於當時股市「五巨頭」分屬於電腦(IBM)、電話(AT&T)、汽車製造(通用)、石油(埃克森美孚)及照相機(柯達)等五大產業。
目前股市的危險,在於過度依賴一群對「破壞性創新」下大賭注的公司;除了「五巨頭」之外,還包括Netflix、輝達等。這些個股從新冠肺炎爆發開始走高,因為這些業者的獲利能力寄託於未來,亦即這些企業的股價受益於低利率,至於短期的肺炎疫情衝擊則不大重要。
即使其他股票表現尚可,但若這個族群受傷,必將拖累大盤;而且,由於這個族群的優異表現高度依賴公債殖利率偏低這項因素,因此一旦殖利率回升,這些股票可能災情慘重。
上周曾出現兩種狀況,凸顯出兩種型態的公債殖利率回對股市帶來的風險。第一種風險在於經濟漸趨療癒,使殖利率回升。上周二(18日)出現了與此相反的情況,當時因投資人對經濟復甦的看法益發審慎,帶動公債殖利率下降,結果標普500成分股中,下跌與上漲股票的比例是二比一,但指數卻突破今年2月時的頂峰。
反過來看,如果經濟情勢明顯好轉,多數股票雖可能上漲,但「五巨頭」卻可能下跌,於是股市的「頭重」現象就可能拖累大盤。
第二種風險,則是聯準會(Fed)轉偏「鷹派」,導致公債殖利率上升。Fed上周公布7月會議紀錄,內容未提到將會在短期內提出更明確的利率指引,令許多投資人失望,股市因而下跌,「五巨頭」的跌幅尤大。成長股表現不佳,但許多其他股票也不行,下跌股數同樣是上漲股數的兩倍。
Fed的態度雖令不少人失望,但卻不太可能很快就放棄「超鴿派」立場,且經濟已不可能出現「V型」復甦,從而拉升殖利率。
真正令人擔心的是,依據以往經驗,每當主導股與其他股票的走勢太過分歧時,股市通常都會回檔修正,只不過時間有可能在幾個月之後。
股市與債市之間的相關性沒這麼高,但大型科技股及成長股對公債殖利率的敏感度卻比其他股票高。股、債之間的正常關係是「債跌,則股漲」,現在則是「債漲,股也漲」;這在短期雖不致構成問題,但若繼續下去,可能對股市造成威脅。
現在就說大勢不妙,仍為時過早,而且這也不足以證明股市已經泡沫化。但目前股市過度依賴Fed及政府的支持,因此一旦殖利率上升,勢必衝擊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