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瓜 發達集團營運長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09-09-11 07:18

亞洲外匯存底 創新高

亞洲外匯存底 創新高
【經濟日報╱編譯游宜樺/綜合外電】 2009.09.11 03:07 am
據道瓊社統計,中國除外的亞洲11個主要經濟體8月外匯存底比7月增加2.2%,包括台灣在內的多個國家並創下新高紀錄,原因是這些國家的央行為激勵仰賴外銷的經濟早日復甦,持續拋售本國貨幣。
據統計,亞洲11個主要經濟體8月底的外匯存底總金額達2.625兆美元,比7月底的2.569兆美元增加2.2%。中國由於每季才公布一次外匯存底,並未計算在內。
據最新的資料,中國迄7月底的外匯存底是創紀錄的2.13兆美元。
亞洲各國外匯存底去年底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元氣大傷,但近來各國央行積極買匯,外匯存底水位持續上升,包括8月在內總金額已經連續兩個月創下歷史新高。
亞洲各國央行除了持續仰賴獎勵出口政策外,還因為歐元與日圓對美元升值,以及金價持續高升,使美元計價的外匯存底因而激增。
此外,全球金融危機期間,數個亞洲國家也透過特別提款權(SDR),從國際貨幣基金(IMF)的全球總撥款中領到非緊急的補助金。
亞洲11個主要經濟體的外匯存底8月全面增加,其中有五國創下新紀錄。捍衛美元幣值最為積極的台灣與泰國,去年12月迄今每個月的外匯存底持續寫下新紀錄。
最近幾個月介入匯市頻仍的新加坡央行,近期內也可能再採阻升星元動作,外匯存底可望顯著提升。熟悉內情人士透露,美元兌星元匯價若跌破1.42,星國央行將進場收購美元並拋售星元。星元近來漲勢強勁,匯率已創下去年12月以來新高,對星國出口與經濟復甦極為不利。
至於下周即將執政的日本民主黨則表示,未來極可能維持日本央行過去五年完全不干預的貨幣政策。
亞洲央行持續囤積美元的趨勢,將成為國際美元需求的主要力量,對亞洲各國貨幣則是利空,但此一情況可能無法維持太久,原因是亞洲的未來經濟展望優於已開發國家,各國央行無法長期壓抑本國貨幣升值的力量。
由於美元扮演全球外匯準備貨幣的地位持續受到質疑,各國央行的外匯存底可能逐漸加重歐元比例,導致美元喪失支撐力量。
各國雖然照例不公布外匯存底的貨幣別比重,但IMF推算亞洲外匯存底大約70%為美元,25%為歐元;相較於全球央行平均持有64%的美元資產。
【2009/09/11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