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t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20-07-26 11:11

買基金挑管道 省小賺大

炎炎夏日,又到了每年畢業生出社會的時候,就如前央行總裁彭淮南曾說過「人不理財,財不理人」,主動為自己做投資,才是累積財富的開始。而投資理財的管道百百種,除了投資股票,國人最喜愛的理財商品之一便是基金,尤其這幾年基金平台愈來愈受到國人喜愛,特別是符合年輕人網路使用習慣,因此基金平台的投資人出現大幅度成長。


以國內最大基金平台基富通來說,開台至今三年多,平台的客戶已經接近14萬人,平台上的基金數量超過3600檔,加上半官方的背景,成為國內最大線上基金交易平台。除了透過線上交易,隨時可以下單及贖回十分方便外,買基金的費用低廉、透明,也是基金平台受到推崇的主要原因。
過去投資人買基金多透過銀行或直接跟基金公司申購。銀行掌管多數人的存款,擁有金流上的方便,成最多人買基金的管道。不過,銀行因有理專、設立分點等人事及店面成本,基金的手續費上通常給予約五折的優惠,很 難殺到零手續費。
在銀行買基金,一般單筆買債券型基金手續費約1.5%、股票/平衡型基金則約3%。如果是VIP客戶,則能享有約三折的手續費優惠。若買100萬元的股票/平衡型基金,以五折手續費優惠來看,需付15000元。銀行為了鼓勵客戶養成投資習慣,如果是定期定額,還可以享有三折或更低的優惠。
除了手續費,透過銀行買基金,還需要支付一筆信託保管費。前面說的手續費是一次性收取,而信託管理費是「每年」收取。目前一年約是基金存量(持有金額)的0.2%,也就是每買100萬元,一年要付給銀行2000元的信託管理費,若持有五年,則是10000元。
至於透過基金公司買基金,則不會被收取信託保管費,且多數基金公司常會配合活動,提供投資人某一期間申購特定基金免申購手續費,或定期定額扣款滿幾次免手續費,可以省下不少投資成本,但因為基金公司通常只賣自家發行或代理的基金,投資人可選標的相對有限,想免去至各基金公司逐一開戶的投資人往往會經由銀行來做申購。
兩相比較,透過銀行買基金要支付申購手續費及信託保管費,透過基金公司買基金可以省去這些費用,但便利性較低、選擇性較少,而基金平台除了可以一次開戶一站購足,也不需支付在銀行買基金的信託管理費,但也非市面所有基金全數上架,但為跟銀行通路競爭,台灣主要三家基金平台一致朝向手續費優惠、操作簡便,更提供包括機器人在內的理財建議。以今年來說,剛好又碰到新冠肺炎疫情造成金融市場動盪,為了鼓勵投資人把握投資機會,這些平台更推出前所未有的優惠。
例如類官方的基富通,除了可以一次開戶一站購足,也不需支付在銀行買基金的信託管理費,手續費上今年也打出配息、債券、平衡型基金全年單筆0手續費,股票型基金定期定額手續費終身一折等超低優惠,且目前平台也提供新開戶的客戶一張定期定額前12次0手續費的酷碰券,還有許多不定期的優惠活動,因此愈來愈多基金投資人開始轉向在平台申購基金。
民營最大基金平台鉅亨買基金則是主打配息基金優惠。只要是配息基金,不論股票或債券或平衡型基金,今年全年都可以享有零手續費的優惠。今年全年,定期定額各類基金,同樣享有零手續費優惠。如果是單筆搭配定期定額,更可以享有最高三年的零手續費優惠。
中租集團旗下的中租投顧,今年在基金平台上買股票或債券基金,也都享有全年零手續費的優惠,不論單筆或定期定額。最近為了慶祝公司成立18周年,更精選18檔優質基金,打出終身零手續費的優惠。
除了手續費優惠外,基金平台更致力替投資人提供理財建議。基金平台不只是交易平台,還會定期發布對於金融市場的看法,並且提出投資組合建議。機器人或智能理財,也是這些平台這兩年來努力的方向,希望能透過人工智慧(AI)的協助,來協助投資人趨吉避凶。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