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avatar/00/02/226.jpg)
-
阿口木 發達集團營運長
-
來源:實力養成
發佈於 2008-08-31 19:21
波段交易的模式
前 言
趨勢傾向持續進行,但並非一次就全程完成,因此長期趨勢也會有逆勢的中段整理;中期趨勢亦不免出現短向的修正。故波段交易者著眼於中期趨勢的發展,根據的指標訊號為修正的價格型態,獲利的目標不在於整個波段,而在於去頭去尾穩當攫取中間那一段,亦就是攫取魚身的部分。
波段交易建立部位的時機
波段部位建立的時機以週線圖來觀察。但前提是月線圖的價格型態必須是處在向上趨勢的格局當中,然後根據週線圖已確認完成修正的價格型態,此即是建立波段交易部位時機的指標訊號。
修正型態以其拉回的速度及幅度差異略分為三種,其特性分別如下:
緩跌型修正型態
波段漲勢到達滿足點後,中期向上趨勢進行拉回修正,在拉回修正的過程中,速度趨於和緩,而幅度上不至於會造成長期向上趨勢的為之反轉,此稱為緩跌型修正型態。確認緩跌型修正型態結束的訊號,即是週K線連續出現兩根上漲的紅K棒,第一根是徵兆,第二根是確立,這就是波段交易者建立波段部位的絕佳時機。
一字型修正型態
波段漲勢起漲走了一段之後,趨勢呈現休息的狀態,沒有繼續往上走也沒有直接拉回,週K線以短紅短黑K棒的形式呈現出橫盤的走勢,因其型態像「一」字,故將它稱之為一字型修正型態。確認一字型修正型態結束的徵兆,即是確立週K線出現上漲的紅K棒突破橫盤區的平台時,此亦是波段交易者建立波段部位的絕佳時機。
急跌型修正型態
波段漲勢到達滿足點後,中期向上趨勢進行拉回修正,在拉回修正的過程中,無論於速度或幅度上都極為驚心動魄,急、切、深、沉,幾乎造成長期向上趨勢的為之反轉,因而稱之為急跌型修正型態。不同於緩跌型修正型態,週K線即便連續出現兩根上漲的紅K棒,恐怕尚不足據以確認這是完成急跌型修正型態的訊號,須是以上漲的紅K棒突破一個整理的底部區時,才算是確立完成急跌型修正型態較可靠的訊號。準此,亦是波段交易者建立波段部位的絕佳時機。
波段交易出清部位的時機
波段交易出清部位的時機分別有有兩個,嘗試敘述如下:
停損時機
交易的領域裡不存有萬無一失的指標訊號,此不全然是研判方法的不臻完善,亦可能是由於交易者本身的研判技巧不夠純熟,亦或者因為交易者在實際面臨交易時不能完全免除的情緒壓力所造成的一時誤判,導致在據以建立部位後趨勢走向不符原本的預期,此並非交易者的原罪,實乃為交易常見之事,故無須過度扼腕與自責。惟不可視而不見,更不該見而不置,應抱持急速撲滅星星之火的積極心態,以免因坐視不管的消極心態帶來燎原之大禍!
因此在建立部位之初,無須太緊張卻也不可太放鬆,應專注於是否有誤判指標訊號的情況發生,一旦確認為誤判,就必須有壯士斷腕之決心,而絕不可懷有優柔之期待,此應於正式交易之前已先有沙盤推演過,以確保停損之執行的萬無一失。
人間事,務必求其一定成功者最難,交易之事亦不例外。務必求其一定成功,則交易者不免會出現「欲長進驅則狼顧,待決事則狐疑」的優柔寡斷心態,此將適成為萬事之失,必然也。停損屬於自律的範疇,是所有交易行為當中最難執行的一個交易動作,故該以「敵人」視之;至於該如何訂出因應「敵人」之道?姑且透過兵法常出現的兩句話來加以回答:「不恃敵之不來,而恃我有以待之!」
停利時機
停利的意思不是停止獲利的繼續創造,而是停止既得獲利的繼續遭到回吐。準此,波段交易的停利時機當在波段漲勢到達滿足點之時,然而波段漲勢的滿足點難斷,不可任意憑直覺去猜測,以免因小而失大!
波段交易的停利時機,在於確認中期向上趨勢再度進行拉回修正的價格型態之時,週線圖上首度出現的黑K棒是徵兆訊號,連續第二根黑K棒是確立訊號。惟黑K棒亦有長短強弱之別,若首度出現的黑週K棒即是一根帶量長黑的K棒,則無須再待連續第二根黑週K棒的確認,此刻趕緊逃命為上!
此外,波段漲勢確認為進入一字型修正型態,此時亦以先行結束波段部位為宜,蓋因一字型修正型態亦有很大可能發展成為下跌型的修正型態。
波段交易無為的時機
老子所著《道德經》普遍被看成是一本淨化心靈的宗教書籍,但早在戰國時代韓非子卻將它視為是一部兵書來加以闡釋解說。《老子》一書在開頭第一章就舉出了「無」與「有」的相對論,開啟了他玄之又玄的人生觀見解。
老子認為:「無」為道之體,「有」為道之用;故「體」必先於「用」,所以「無」亦必須先於「有」。例如一個杯碗,必先有中空的部分(無),然後才能發揮其盛水盛物(有)的功能。
仔細想一想,人生的大小事無一不存在著「無」與「有」的體用關係,交易之事亦不例外。因此我全然地認為:成功的交易者必先能「無所為」,然後才能「有所可為」。波段交易者無為的時機多過有為的時機,舉凡在建立部位的時機或出清部位的時機尚未出現以前,都屬於波段交易者無為的時機。試問:交易者無為的修養有多重要?我不得不這樣來加以回答:若直接認定「無為」是決定交易者最終成功與否的關鍵,其實也是不為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