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瓜 發達集團營運長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09-08-30 06:39
名家看市-多重利空淬鍊台股信心
名家看市-多重利空淬鍊台股信心
2009-08-30 工商時報 【本報訊】
中國為了因應金融風暴侵襲,振興經濟方案的重點是以「保增長」、「擴內需」為主要方向。在景氣刺激方案帶動下,今年上半年中國交出一張漂亮的成績單,PMI指數持續揚升且站穩在擴張的50以上,第二季經濟成長年增率為7.9%,零售銷售與工業生產成長的幅度表現亮眼,顯示中國4兆人民幣擴大內需方案的效益已經呈現,讓這波中國經濟復甦的力道成為帶動全球度過金融海嘯的引擎。
但是,過多的流動資金湧向股市與房市,也使中國政府陷入兩難的窘境,一方面必須避免資產泡沫化的危機,一方面又擔心調控政策過度打壓資本市場會傷害經濟復甦的綠芽。
此困境也反映在中國政府最近的政策上,國務院決定採取嚴審新投資等機制,並解決鋼鐵、水泥、煤、化工、平板玻璃、風力發電及多晶矽等產業的產能過剩與重複投資問題,該宣示被市場解讀為新的宏觀調控政策已經啟動。
事實上,產業重新整合有助於資源配置效率的優化,消除部份產業失衡與過度投資的現象,對實體經濟應該有短空長多的正面助益。不過,實施抑制過剩設備與重複投資的措施,短期將會造成固定投資的縮減,減損經濟成長的速度。此外,人民銀行早先「動態微調」的言論,讓市場產生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恐將改變的疑慮,導致滬深指數重跌超過兩成,因此,這次再度恢復宏觀調控的政策,將使近期才剛出現反彈的股市再度面臨重大考驗。
然而,從近期中國的鋼鐵、水泥等產能嚴重過剩,與股市漲幅超過七成的狂熱,及都會房市價格居高不下等現象,皆透露出在景氣調整的過程中,部分產業的前景已出現疑慮,過去中國經濟過度依賴公共投資等內需來彌補對歐美出口的外需衰退。不過,近期歐美國家也紛紛傳出總體指標出現逐漸改善的佳音,將有利於以出口為導向的亞洲國家。
因此,在外需下滑幅度得以紓緩,中國政策決議轉彎朝向「調結構」趨勢,以促進產業穩定發展,從7月分中國金融機構的新增貸款金額僅為3,559億人民幣來觀察,其額度為前期的四分之一,顯示中國銀行開始實施融資控管的調整,因此,下半年貨幣政策趨緊與投資程度性的調控措施,將會是中國政策的取向。
不論是全球景氣面與國際股市的表現,由於基期相對偏低,加上各國低利率的資金寬鬆氛圍,造就股市一片大好的榮景,反彈五成至一倍的漲幅。但是,資金潮推動股市大漲的幅度似乎已超越經濟基本面的復甦強度。尤其,全球在面對景氣脫離谷底的同時,未來各國央行降息的機率將大幅降低,因此股市單靠資金動能的推升已出現疲乏的跡象。
以台股而言,上半年國內資金由定存轉往活存的現象明顯,央行公布的7月M1b年增率為20.6%,已創下5年的新高,同時M1b年增率已連續上升12個月,帶動台股6個月多頭行情,從過去歷史經驗來看,顯示市場資金有過熱跡象。
尤其,自8月以來,由於中國股市的回檔修正,加上歐美股市高檔震盪,導致亞洲股市也出現急漲之後的劇烈波動,台股除了面對外在國際股市的動盪之外,內有八八水災引發經濟受創的疑慮,及行政團隊執行力的質疑所引發的內閣改組,再加上H1N1流感疫情擴大的恐慌,與達賴喇嘛來台的政治效應,從成交量能的萎縮已說明市場信心的薄弱,因此,指數短線技術性反彈之後,多方能否轉守為攻仍待觀察。
台股仍將面臨一連串多空拉鋸的考驗,指數能否再創新高,則端視企業庫存回補後,在獲利逐步改善與產能擴增下,終端消費需求是否真能提振,在個股股價過度拉高之際,基本面能否追趕高本益比的挑戰,也是未來台股必需面對的檢視。
此外,今年台股上漲的動力多來自兩岸經貿開放與合作的政策題材,但從MOU到ECFA簽署時程的不斷遞延,到達賴喇嘛來台為災民祈福,及中國的宏觀調控新政策,都將增添兩岸互動的變數。因此,台股倘若無法超越政治面的不確定性、經濟數據依然偏弱的趨勢,或者兩岸開放政策的延宕,則多方即使打贏季線保衛線,上檔空間能否拓展仍將存疑。
(本文作者為世新大學財金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