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智慧快遞櫃成本高、盈利難,快遞櫃龍頭豐巢科技能在五年內發展成為市占第一,公司董事長徐育斌曾說:「那是因為把堅持的事情做到極致。」
只是豐巢科技最近向用戶收取超時費,遭到愈來愈多社區抵制,他或許始料未及。第一財經日報報導,為提升快遞櫃使用率,豐巢自5月起開始實行「快遞存放12小時以上向用戶收取人民幣0.5元保管費」的規定,還推出了「人民幣5元包月會員計畫」,引起許多社區的抵制,上海、杭州等地區都陸續關閉了豐巢快遞櫃。
豐巢目前只向快遞員收費,收費模式分為兩類,一個是排隊使用,每次收取人民幣0.3元左右的費用,只要有空的櫃口,快遞員均可使用;另一個是快遞員租用固定數量的櫃口,一天內可多次反復使用,這種模式適用於派件量較大的快遞員。
騰訊財經報導,豐巢與中郵速遞易分別為當前市場占有率最高的快遞櫃營運商,豐巢日前收購中郵速遞後,市場占有率達69%。
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豐巢2020年第1季未經審計的營收為人民幣3.34億元,虧損人民幣2.45億元;自2015年6月成立以來,豐巢虧損計約人民幣20億元。
徐育斌曾在2018年講述成立快遞櫃初衷時說:「快遞員一天多次往返快遞點部,在路上的時間消耗非常大,希望透過這個櫃子產品,讓快遞員存儲要派送的包裹,從而有更多時間去服務客戶。」不過這樣想法後來發生了變化,由客戶自己把快遞取出來。他並引用後台監測數據指出,40%的快件都會在投入快件箱後的四小時內被取走,而晚上80%的櫃口都是閒置,這也代表如果快遞員和消費者的互動足夠好的話,平均每個櫃口每天的使用效率,可達現在的1.5倍甚至二倍以上。
大陸新科技網站億歐網報導,2009年徐育斌被派往南韓考察國際快遞四大家族,他看到DHL在當時人均每天可以處理120個包裹,比大陸每天處理70到80個還要強,原因正是DHL的櫃子與學校、機構合作,作為收派快遞的載體大大提升了效率,也就成為他腦海裡快遞櫃的雛形。
徐育斌指出,這櫃子也是研究了六到七年才投放到市場中,「我當時想,這就是我們未來的機會,大陸電商蓬勃發展,末端物流智慧交付的需求將會非常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