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對需求端的衝擊在通膨數據中顯現,中國大陸3月CPI和PPI均創下五個月來最低;國家統計局昨(10)日發布3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4.3%,重回「4」字頭。分析師認為,這顯示3月疫情對通膨的短期衝擊正逐步消退,CPI下行節奏有望進一步加快。
在連續兩個月CPI增幅逾5%之後,大陸3月CPI回落到4.3%,第1季CPI較去年同期上漲4.9%。
數據顯示,3月食品價格上漲18.3%,非食品價格上漲0.7%;消費品價格上漲6.2%,服務價格上漲1.1%。與2月相比,3月CPI下降了1.2%,其中食品價格下降3.8%,非食品價格下降0.4%;消費品價格下降1.7%,服務價格下降0.3%。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董莉娟分析,3月的復工復產逐步加快,交通物流也逐漸恢復,保供穩價措施也持續加力。其中食品價格由2月的上漲4.3%下降為3.8%,影響CPI下降約0.9個百分點,是帶動CPI由漲轉降的主要因素。在食品價格中,豬肉價格上漲116.4%,但漲幅已較2月回落18.8個百分點
第一財經引述民生銀行研究院研究員郭曉蓓表示,3月新冠疫情對通膨的短期衝擊逐步消退,對通膨的長期影響逐步顯現。對於接下來的物價走勢,她認為,疫情對總需求的負面作用逐步顯現,導致除醫療用品與服務類以外的價格均面臨回落壓力。
大陸3月的工業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年減1.5%,較2月下降1.1個百分點,降幅為2019年10月以來最大。對此,王軍分析,PPI快速回落到負值區間,顯示上游商品再次進入通縮區間,結合前兩個月的數據,經濟進入短衰退基本得到確認。
劉學智表示,PPI的降幅擴大,最根本因素是需求減弱,特別是海外疫情帶來全球工業品的需求減弱,整體預計PPI未來一段時間還會走弱。
雖然疫情衝擊下短期需求降幅將加大,但最近大陸國內逆週期調節政策不斷加碼,二、三、四季在基建發力等因素帶動下,PPI還是有上漲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