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弟弟 禁止登錄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09-08-16 19:53

世界上肉身不腐的7大“木乃伊

在科學發達的現代,我們都知道經過特殊處理的木乃伊是不會腐爛的,但是,有一些極為特殊的死去的人,他們保持著生前的姿態,皮膚富有彈性,並且保持著水分,彷彿是睡著了一樣。科學家對此做出多種猜測,可是很難對這個特殊現象做出定論,這些現實版的不朽“睡美人”,迄今為止依然是無解的謎團。
法國“睡美人”百年不腐屍身與生前無異(來源:北京科技報)

去世126年後容顏依然柔軟而有彈性
天主教將“不朽之身”定義為“如同活人一般柔軟有彈性,不會腐爛”。聖女貝爾納黛特35歲逝世,1879年安葬。在她被封為聖徒之前,天主教會三次要求挖出她的遺體進行檢查。許多醫生、神父與名望之士目睹了各次挖掘的過程。貝爾納黛特蘇畢胡的遺體並未腐朽,它逃過了肉身腐壞的自然規律。
如今,朝聖者湧到法國的訥韋爾,瞻仰安詳地躺在玻璃棺內的聖女遺容,親眼目睹她奇跡般完美的容顏。她的故事也將許多現代科學家吸引到法國的訥韋爾,他們將對聖女貝爾納黛特的遺體進行研究。睡美人“不朽之身”之謎能否被揭開?
聖女貝爾納黛特已經去世了126年,但至今她依然栩栩如生。
貝爾納黛特蘇畢胡是法國盧爾德的一名農村少女。14歲時,她第一次夢見了聖母馬利亞。後來又多次夢見她。不久,貝爾納黛特便離開家人,進入訥韋爾的修道院,也就是如今她的遺體所在之處。這名性格溫和的修女終生體弱多病,但她卻使周圍人經常感受到鼓舞。在天主教會正式封她為聖徒前,所有認識貝爾納黛特的人都認為她是聖人。
聖女貝爾納黛特35歲逝世,1879年安葬。在她被封為聖徒之前,天主教會三次要求挖出她的遺體進行檢查。許多醫生、神父與名望之士目睹了各次挖掘的過程。
在經過126年之後,遺體應該只剩下骨架。然而,聖女貝爾納黛特的每次出土記錄中都提到,儘管她手裡握的念珠已經生鏽,她的遺體卻保存得相當完好:皮膚柔軟而富有彈性,面容栩栩如生。
“皂化”現象可以使屍體容光煥發,睡美人身上是否發生了這種現象?

傑奎琳泰勒,馬薩諸塞州波士頓郊外的芒特艾達學院喪葬服務教育教授。她除了從事喪葬服務教育,同時也是享譽國際的遺體修復與保存專家。傑奎琳說:“在我對不朽之身的研究過程中,最讓人著迷的,就是聖女貝爾納黛特。她栩栩如生,是保存最完好的不朽之身。”
保羅波契提,意大利特異現象調查委員會成員。他和導師路易吉加拉切利(一位名聲不大好的意大利有機化學家)一起調查過許多所謂的靈異現象,因此許多信徒對他很是反感。應傑奎琳的要求,保羅將和她一起調查不朽之身,並為它們拍照。
保羅相信,某些不朽之身可能被信徒暗中做過防腐處理。埋葬的環境會影響腐壞速度,濕熱環境會加快屍體腐爛。然而,並非所有的不朽之身都經過防腐保存,或是葬在穩定的環境中。
保羅發現,另一個因素也能使遺體保持完整。
傑奎琳說:“在屍體分解過程中會發生一種現象,就是所謂的‘皂化’,也就是身體的脂肪轉化為‘屍蠟’,這是一種蠟一樣的黏稠物質。”
簡而言之,體內脂肪轉化為某種肥皂,使得肌膚豐腴、容光煥發。皂化有其神秘之處。科學家還不了解,是什麼促使體內脂肪轉化為類似肥皂的物質的。有人認為應該是化學與地理條件的共同作用。
傑奎琳說:“皂化妙就妙在它並不是隨處可見的現象,它應該是遺體內外因素的結合。”

為何“睡美人”遺體沒有腐爛?
十字架項鏈上的銅鏽表示空氣與濕氣鑽進了棺木,但為何遺體沒有腐爛?
聖女貝爾納黛特不是風乾的木乃伊,也沒有因為皂化而腫脹滑膩。也許更深入的研究才能解開謎底。科學家們決定繼續探究謎團,而睡美人靜靜躺在金邊玻璃棺中,秘密仍然埋藏在莊嚴的微笑之後。這微笑已經保持了126年多。她的遺體將過去與現在連接在一起,她是溫和與謙恭的楷模。
聖女貝爾納黛特的秘密,遠遠超越肉眼所見的完美外表。傑奎琳要求保羅查閱一下文獻記錄。某些段落或許可以提供答案,但保羅查閱了文獻記錄後,睡美人秘密仍然籠罩在重重迷霧之中。三次挖出遺體的報告中都說,聖女貝爾納黛特的遺體保存得相當完好。
“交錯在胸前的雙手很完美。”“毫無屍體腐爛的氣味。”醫生的結論是聖女貝爾納黛特的遺體完好無損。“美麗的雙手握著一串生鏽的念珠,胸口上的十字架上也布滿了銅鏽。”
十字架項鏈上有銅鏽,表示空氣與濕氣鑽進了棺木。為何惟獨遺體沒有腐爛呢?聖女貝爾納黛特美麗的遺容引導千百萬人堅定了信仰。其完好的狀況被視為奇跡,然而,科學家們卻另有看法。
科學家雖然揭開了聖女青春面容的秘密,然而其不朽之身仍然是一個謎團。
傑奎琳說:“我認為後人曾經用蠟修復過遺體,可能用的是模具,或者是出於某位技藝精湛的雕刻師的手筆。如今我們看到的聖女貝爾納黛特應該是蠟模,也就是遺容的面具。蠟模不見得是藝術品,只是完全相同的複製品,帶有皺紋,具有皮膚的質感。” 保羅在研究文獻資料時,發現了一段特別有意思的文字。這段文字指出,第三次挖出聖女遺體時,人們拓制了面具,並用這些拓製品製作了一個蠟制面具。傑奎琳似乎說中了。儘管兩位科學家可能已經揭開了聖女青春麵容的秘密,然而,貝爾納黛特不朽之身的其他謎團,或許將永遠無法解開。
其中最讓人震驚的是,第三次挖出遺體時,有個醫生在報告中指出,聖女貝爾納黛特的骨架保存非常完好,肌肉“結實而有彈性”,肝臟“柔軟”,而且“軟硬程度幾乎正常”。他指出這種情況似乎並不是自然現象。
關於這一點,科學似乎無法提供解釋。傑奎琳說:“我們得出的結論,有些也只是猜測而已。關於不朽之身,還有許多問題無法解釋。”

在南安水頭埕邊村,記者見到了200多年前的古人——高姑娘。她們是一對姐妹,名叫“榜娘”和“瓜娘”。有人對記者說,你可真是幸運,我們平常想見高姑娘一面難上難,還要等她們生日那一天。
高姑娘是誰呢?別急,聽記者慢慢為你道來。
奇!遇見清代古人
昨日,記者獲悉,水頭有一位老人,曾經親手為清代一對姐妹“接骨”,不由引發了興趣,立即驅車前往當地尋訪。就在“天下第一長橋”的五里橋西,南安市水頭鎮埕邊村裡,一對清代姐妹的肉身,就被村人供奉在寺中。
在高氏族人高天涯等人的引路下,記者來到一座雙靈寺,寺尼奉上清茶,隨後,重重門一扇扇打開,並經過最後一道鎖,記者才得以見到了兩百多年前的古人。
但見這一對清代姐妹呈坐姿,雖外裹雕塑,卻依稀可辨其過去的容顏。問題是:塑像裡面真有人麼?
親手為清代姐妹“接骨”
村中一位曾親手為高姑娘重拼骨骼、經絡的81歲老人高泉薦老先生,敘述了往事。
“‘文革’時,高姑娘的真身塑像被人扛去村外破壞,泥像敲開後,但見裡頭的頭髮、骨骼、經絡等物,來人惶恐,不敢再繼續毀壞。當時沒有人出面收拾,有兩位膽大的村人為保護高姑娘,悄悄用一擔籮筐,將骸骨拾回,在拾撿的過程之中,真是淚如雨下啊。骸骨挑回後,準備安葬。”
“後來,有人來我家裡喊我,看能否將高姑娘的真身還原,此前,雖然請了一些人,卻怎麼也都重新組合不好。”
“我看到,姐妹倆人原本完好的身軀,有的地方被敲碎了,但也有不少地方是完好的,譬如肩膀等處的皮肉還連著,她們的頭顱完好,頭髮是各自輓了一個髻的,很是整齊,手指頭上可見指甲。她們的皮膚呈赤色,身軀‘皮包骨’狀,五臟六腑都在。我將她們的骨頭重新拼湊並綁牢,一層層裹上絲線,腿還穿上襪子,避免散開,而手上套上了手套,脊背上的‘龍骨’,用甘草貫穿扎緊,還原其本來的坐姿。”
“最後,再由工人在真身外面,取土依樣進行雕塑。當時,這件事情是保密進行的,也不容許更多的人來觀看。”

為何肉身保留兩百多年
村裡80歲的高泉宗老先生說,聽長輩說,兩位姑娘一心向佛,雖許人,但未出嫁,各自辭了婚事,並各自在20歲出頭的時候,不吃不喝,但飲茶水。死後,五臟六腑也未清除,直接塑像,或者由於被外表塑像密封的原因,未腐爛,兩百多年後還是宛如活人一樣的身骨。
記者探訪清代姐妹故居
記者來到了清代姐妹生前居住的地方,門外放著牛,門內已是墻倒檐傾,高氏族人們指著一個倒了的亭子說,這是高姑娘姐妹生前織布的地方,而邊上的那一口井,名叫甘露井,過去五月節時,姐妹倆用井水給村中孩童淋浴,避免長痱子。
記者看到,井被一塊蒙塵大木板蓋住,揭開時,但見井水較深,據說過去井水很淺,手拿水桶一舀,就夠得著水的。據說,這對姐妹生前醫術精湛,常行善事。
肉身成佛像縣志有記載
記者獲悉,我國確實存在這種以肉身塑像的例子,但一對姐妹同時肉身塑像的,倒是聞所未聞。南安文管部門負責人楊小川表示,清代姐妹肉身成佛像,此事在南安縣志中有記載。
南安石井研究高氏姓氏的高振良先生介紹,水頭埕邊村清代姐妹肉身不腐的故事,應該還是比較真實可靠的。他說,該姐妹只是距今兩百多年的人物,年代不遠,而且在族譜中有記載輩分排行,在村中留下諸多故事,村中健在的高齡村民,對這一對姐妹的故事還記憶猶深,能夠講上幾則,也足見影響之深遠。
據介紹,弘一法師來雙靈寺中,受這對姐妹故事的感動,還曾留下親筆所書“願一切眾生悉得成佛”等珍貴墨寶。

馬王堆漢墓位於長沙市芙蓉區馬王堆鄉,共有三座墓,分別是西漢初期長沙國丞相軑侯利蒼及其妻(辛追)、兒的墓。1972年1月16日考古工作者首先發掘了馬王堆漢墓一號墓,此墓深達16米,內中棺槨的邊箱中塞滿大量的隨葬品,由文物上的文字可辨出此墓是西漢長沙國丞相利蒼夫人辛追墓。4月28日,考古人員打開內棺材蓋,呈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具沉睡了兩千多年卻顯得十分新鮮的女屍:外形完整無缺,全身柔軟而有彈性,在往她體內注射防腐劑時,她的血管還能鼓起來。
除眼球突出,舌頭外吐等體表變形外,其他特徵完全像剛死的鮮屍。這是世界上首次發現的歷史悠久的濕屍,出土後震驚世界。此後發現的類似古屍均被考古界歸為“馬王堆屍型”。

1972—1974年發掘的長沙馬王堆三座漢墓,是20世紀最重大的考古發現之一。墓中出土三千多件珍貴文物和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屍。其中,光亮如新的漆器,代表了漢初髹漆業的最高水平;華麗輕柔的絲綢,展示了紡織技術的驚人成就;浪漫神奇的帛畫,敘述了神秘的天國幻想與永生渴望;翰墨飄香的帛書,傳承了先哲的學識與智慧;千年不朽的女屍,是人類防腐史上的奇跡,被醫學界命名為“馬王堆屍”而成為同類屍體的學術專稱……湖南省博物館陳列展示的284件(組)文物,是馬王堆漢墓出土文物的精華,它將引領您穿越歷史時空,感悟漢代文明的神奇與瑰麗。
女屍穿者的曲裾素紗褝(音同單)衣,一種性感內衣

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的發掘,在我國的考古界算得上驚人的發現,在世界考古學史上,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是因為,時隔2000多年,墓室的女主人——西漢長沙國丞相利蒼夫人辛追的屍體以及葬具和附葬品,都保存得格外完好,特別是女屍,外形完整無缺,全身柔軟而有彈性,在往她體內注射防腐劑時,她的血管還能鼓起來。除眼球突出,舌頭外吐等體表變形外,其他特徵完全像剛死的鮮屍。這是世界上首次發現的歷史悠久的濕屍,出土後震驚世界。此後發現的類似古屍均被考古界歸為“馬王堆屍型”。
曲裾素紗褝衣,西漢早期,衣長160釐米、通袖長195釐米、袖口寬27釐米、腰寬48釐米,衣重僅僅48克,摺疊起來也就一個火柴盒大小,1972年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曲裾素紗單衣衣領相交,曲裾(三角形衣襟)由左向右掩,衣服較長,款式類似當時流行的上下衣裳相連的深衣。多數學者認為貴為丞相夫人的辛追欲露華麗外衣紋飾,因此在衣袍外罩單衣,這樣既可增添其華麗,又可使花紋不太明顯而產生朦朧美感。也有人認為其當時作為內衣穿著,是一種性感內衣。

說起漢代馬王堆女屍,可能大家都有所耳聞,但如果要說安徽碭山2001年出土的清代女屍,可能很少有人了解。這具出土時面色紅潤、皮膚極富彈性、身著華麗官服、脖子上有兩道劍傷的傳奇女屍,在當地掀起軒然大波。各種傳說紛至踏來,是乾隆皇帝的香妃?是一名戍邊將軍被殺的妻子?是乾隆下江南時曾經愛慕的一位女子?
連續幾年雖然專家都對其查資料、訪故地等進行深入研究,但直到現在該女子的身份仍是一個謎。近日記者為了了解這具有著傳奇色彩的女屍情況,趕到蕭縣進行探訪。
女屍出土時散髮濃郁香氣
據蕭縣博物館館長蘇肇平介紹,2001年3月,在碭山城西關梨園小區建築工地,一輛挖土機作業時,在4米多深的地下突然發現一座清代古墓。該墓為一大型雙棺墓,兩棺相距一米,均南北向,一號棺居東,為一大型“三套棺”,外有兩槨,內為一棺,槨為柏木,油漆呈古銅色,棺為楠木,油漆呈橘紅色。外槨部分腐朽,中槨長291釐米,寬218釐米,高149釐米;內棺長241釐米,寬70釐米,高75釐米。內棺和中槨,中槨與外槨之間有兩層厚約40釐米的石灰層,外槨之外有30釐米厚的膠泥層。二號棺居西為一單棺,棺內屍體已腐。
讓人驚奇的是,人們在打開一號棺時,棺內一股奇特、濃郁的香味撲面而出,方圓幾百米都能聞到。更令人驚訝的是,棺內一具女屍居然保存完好,就像剛剛入葬時一樣。頭髮烏黑,腦後盤有髮髻,皮膚白皙,肌肉豐滿並富有彈性,而且關節仍可曲伸,肌肉尚可注射針劑。屍體的完好程度是安徽甚至中國整個考古史上都難得一見。該女屍長164公分,重44公斤,肢體勻稱,身材修長,橢圓形瓜子臉,裹足、足長不到15公分,可謂“三寸金蓮”。指甲涂有紅色指甲油。是一位絕色的年輕女子。
女屍“三寸金蓮”小腳,屍長1.64米,年齡不過30歲

葬式、葬品規格不凡
女屍上蓋羅巾被,下鋪絲綿褥,身著朝服、補服、燕服、便服四套服裝,上有正龍、行龍、飛鳳、蝙蝠、祥雲等圖案。補服上的“補子”為金絲線繡成的麒麟白澤圖,繡工精緻,造型生動。頭戴深藍色風雪帽,腳穿藏藍色朝靴,脖頸上一條薄若蟬翼的絲巾上繡有牡丹、菊花等圖案。圖案配色講究、繡藝精巧,觀者無不嘆服。而且其被追繳回來的隨葬品中,有金簪、金耳墜和金帽徽及朝珠。金簪上有花鳥圖案、耳環上面有鯉魚跳龍門圖案。專家們用高倍放大鏡不光可看到鯉魚昂首翹尾跳水的樣子,就連鯉魚身上的鱗片和龍門上的瓦片都清晰可辨。4件金器的背面都鍛有“元吉”銘文,其文飾精巧、細緻程度非一般工匠所能為。
然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她的喉部有橫、縱兩條呈T字狀的致命傷痕。蘇館長說:“縱傷創口9釐米、橫傷創口達12.3釐米。經醫學專家鑒定其致命凶器應是雙刃劍類刺器。”更讓人奇怪的是,她的臀部尾骨上長著一個酷似尾巴的肉囊。也就是這個肉囊,讓人們將她與乾隆的香妃聯繫在一起。
棺木施有大量的麝香、冰片、乳香、燈芯草等中草藥

專家會診保護女屍
為了保護好這具安徽、甚至全國都難得一見的“完好女屍”,蕭縣博物館從徐州醫學院請來8名醫學專家進行會診,並與保護處理馬王堆漢墓女屍的專家徐含英先生取得聯繫,參照他的意見研究制定了一套保護處理方案——用10毫米厚的玻璃棺將其密封,密封的同時裡面放置一些防腐藥劑,如福爾馬林等。令人驚喜的是,屍體保護取得了成功。但接下來的事情也讓專家們犯了難。隨葬織物出土後,因見光、見風,色彩都有不同程度的減退,且有不同程度的損壞。保護好這些織物也迫在眉睫。當年的5月22號,蕭縣博物館又從南京博物館緊急請來4名專家,協助對女屍的衣物進行科學保護處理。讓各位專家興奮不已的是,衣物保護也取得成功。
一切處理妥當後,最讓專家好奇的一些疑團開始被提上日程,女子是誰?為何被殺?屍體為何歷經兩百多年不腐?
是香妃?還是當時一名被殺武官的妻子?
女屍身著龍鳳服,補服上的官識圖案為“麒麟白澤”

女子身份有三種傳說
蘇館長說:“為弄清女子身份,我們不知道查閱了多少歷史資料,訪問了不知多少老百姓,但直到現在女子的身份還是個謎?”蘇館長根據當地的傳說,列出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種說法:前清一名武官受命戍邊,途經碭山時,賊寇為阻止其戍邊的腳步,殘忍將其妻子殺害。朝廷為了安撫悲慟欲絕的武官,下令厚葬其妻子。
第二種說法:乾隆下江南時,途經碭山,聽說當地有一絕色佳人,便讓當地官員“請”來,乾隆當即被其美貌迷住,便命當地官員設行宮住下。一段時間後,乾隆因要事必須立即回京,臨行前告訴該女子他回京後會派人接她回宮。但回京後,還沒來得及接她,就因隨行人員在皇后面前告密,皇后擔心該女子的漢人血統侵犯皇家利益,便派人將其秘密殺死。乾隆得知後十分悲痛,要求將其厚葬。並且為了給其一個名分,故按一品夫人的身份處理後事。
第三種說法:乾隆在平定動亂時將他愛慕的一位滿身散髮香氣的奇女子帶回宮廷,但該女子性情剛烈,乾隆根本無法靠近。皇太后、皇后及其他皇妃非常擔心乾隆的安危,於是一天施計將乾隆調走,把這位女子賜死。等乾隆知道趕回來為時已晚。這位香妃和其下江南時救下的一名碭山女子——侍奉香妃的丫鬟都已經沒了氣息。悲慟欲絕的乾隆原本想將其葬在皇家陵園,但因太后不允,不得已只有將其葬在丫鬟的家鄉——碭山。

“補子”顯示身份顯赫
蘇館長表示,他比較偏向第二種說法,目前正對該說法進行研究。根據歷史記載,乾隆三下江南,的確曾有一次經過碭山,而且目前碭山還有“皇路”這個地方,據說這就是當時乾隆曾走過的路。雖然第三種說法情節很吸引人,但根據考古界的研究,河北遵化的清代皇家陵墓中曾發掘過一個有伊斯蘭文字的棺木就是香妃的墓葬。不過讓人覺得不可理解的是,作為皇帝寵愛的香妃,其河北遵化的墓葬居然沒有發現多少隨葬品。
雖然目前尚不知道該女子的確切身份,但從她的葬式、葬具、衣物及隨葬品等方面看,很明顯不是一般人物。蘇館長說:僅從其“補子”來說,圖案為麒麟白澤。據《明朝典制》記載,補服制度始於明初,官服前胸和背後均綴有絲巾繡成的擺巾,稱作“補子”,是代表官位品級的徽識。明代王公的為麒麟,清代直接沿襲明朝官服形式,至清朝其“補子”略有變動,王公為正蟒,武官一品為麒麟。經專家分析認為,該墓葬時代為前清,其夫君應為朝廷中的顯赫要官,身份應為一品武官或王公。

下葬至今屍身不腐
正常情況下,屍體一般入土半月不到就會腐爛,為何這具屍體經過200多年的歷史卻完好無損?專家認為以下幾個原因可能是造成屍體不腐的原因:
首先,安葬時進行了嚴格的藥物處理。蘇館長說,當時打開棺木時,裡面五分之一全是中藥。後因見光見風而消失。現在知道的藥物就有麝香、冰片、木香、燈心草等。這些藥物起到了棺內殺菌、消毒、吸潮的作用。除此之外,屍體表面還涂了一層乳黃色蠟狀藥物,腰部最厚處達到3毫米。雖然周身薄厚不均,但已經形成了一個藥物蠟殼,既可殺死細菌、防止細菌入侵體內,又避免了體內水分的蒸發,起到屍體本身的殺菌、消毒、保濕、保鮮作用。
其次是葬具好、埋藏深、密封嚴。從葬具看,棺為楠木、槨為柏木,均有木質堅硬,紋理細密,耐腐朽的特點。從埋藏地下四米來看,春夏秋冬終年溫度基本不變。棺木分為六層密封,棺內空氣、濕度與外界隔絕。這幾種原因使棺木幾成真空。
再次是屍體失血、失水。蘇館長說,該女子頸部的T形傷痕,動脈、靜脈全被切斷,致使全身血液流盡、大量水分的減少也抑制了細菌的繁殖。最後由隨葬衣物可知其死亡入葬時間為寒冷的冬季,這也為屍體保存完好提供了一定的條件。
女屍出土意義重大
碭山古墓完好女屍的出土,引起了中國考古研究所、南京博物院、省文化局及省文物考古所等單位的重視,它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屍體保存成功的實例,也為研究清代歷史、研究清代屍體保存技術,研究皖北、徐淮地區葬式、葬法等提供了十分難得的實物資料,因此,具有很高的歷史研究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

1992年,河北省香河縣的一個普通村莊發生了一起神秘事件:一位普通老人去世後身體發生了奇怪的變化。有人說老人修成神仙了,具有神秘的力量,還有人說老人睡著了,過段時間還會醒來。老人名叫周鳳臣,是一位普通的農家婦女,去世時88歲。隨後的兩三年間,有眾多媒體相繼報道了這一事件。當時老人究竟發生了什麼變化能讓世人眾說紛紜?老人是不是真的還能醒來呢?
地處北京東南部的河北省香河縣,有一個叫胡莊子的小村子,十四年前,也就是1992年,一位普通老人的離世,給這個小村子籠罩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人死之後屍體不腐,並且保存完好,這一消息迅速在村裡傳開,有人說老太太成仙了,還有人懷疑家屬對老人做了什麼處理,這一事件眾說紛紜,神秘莫測,同時,多家海內外報紙報道了這一消息,香河老人身體不腐事件一時間被傳得沸沸揚揚。
當年,這個普通小院裡每天都要接待一百多人前來參觀,其中有科學工作者,也有文化界人士,還有慕名而來的普通百姓,雖然現代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但是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是有太多領域的問題需要我們去認知。提起香河老人周鳳臣死後神秘不腐事件,很多人在十年前就聽說過,現在我們在網絡上仍然可以搜出大量相關信息,在一些報道中,人們總是把老人的不腐現象與靈魂,鬼神什麼的聯繫在一起,給這一事件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那麼香河老人周鳳臣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去世之後經歷了什麼才能讓她的身體一直沒有腐敗?老人的身體現在又是什麼狀態呢?我們和您一樣,對老人神秘不腐事件的來龍去脈感到好奇。
2006年3月,我們來到河北香河的胡莊子村,周鳳臣老人的長子楊守德接待了我們。據楊守德介紹,周鳳臣老人1992年11月24日在北京去世,半年以後被送回香河老家,就安置在這個小院的一間房子裡,從1992年到現在,時間已經過去了十四年,老人的身體一直沒有腐敗。
在周鳳臣老人去世後的兩三年裡,因為有很多慕名而來參觀的人,楊守德一家為老人做了一個展室,免費開放,詳細介紹老人的生平以及老人去世後身體的變化情況,來參觀的人先看展室,然後再隔窗觀看老人身體。我們近距離地觀察老人的身體,發現老人的面部顏色較深,而身體的顏色較淺,皮膚呈現出一種乾枯收縮的狀態,皮膚表面還有一層油脂,看起來似乎是放置時間長,身體水分大量流失的一種狀態。

當年參與老人身體轉移的還有楊守德長子楊學強的一些同事,他們在周鳳臣老人去世後不久就看過老人的身體,那個時候老人的身體和現在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呢?
程霆:我見到老人是後來和專家一起去考察的時候,看到過老人,膚色比正常人顯得黑一些,牙齒呀、頭髮呀都和現在非常接近。
楊宏偉:顏色是我感覺是跟現在目前狀態差不多,就是面部也是比較深褐色或者棕褐色,頭髮是銀白色很安詳。
王玉泉:反正這個皮膚比較乾燥了,那個時候,摸著不像咱們常人的這種肉忽忽的這麼一種感覺,感覺好像就是跟摸著蠟似的。
據周鳳臣老人的家人介紹,老人去世後,他們沒有對老人採取任何防腐措施,老人的身體就在普通的常溫環境下保存,我們調查也發現,這一家人就是一個普通家庭,沒有一位學醫的家庭成員,他們也沒有條件對老人採取複雜的醫學防腐措施。但是發生在老人身上的現象卻實在很奇怪,所以後來很多人就因為好奇或是迷信的原因來看老人,甚至還有人向楊家索要水井裡面的飲用水,認為老人就是喝這個水成仙的。說老太太成仙了顯然是一種唯心的說法,沒有科學根據,但是老人的身體為什麼會奇怪地不腐?我們先從老人去世前後發生的事情開始調查。
1992年年末,88歲的周風臣老人從香河回到北京的長子楊守德家中,回北京之前,老人因為身體不舒服,在香河醫院住院治療了幾天。回到北京後,老人的身體比較虛弱,一直沒有吃飯,只是喝一點水。11月24日,周鳳臣老人在長子家中去世。
可是奇怪的是,停止呼吸後,周鳳臣老人的身體並沒有像常人一樣很快冰涼僵硬,而是像平時睡覺一樣,神態安詳。老人的家人為我們介紹情況的時候,一直認為老人當時就是睡著了。
正常情況下,人死之後體溫會在兩小時左右下降,屍體會出現屍僵和腐敗綠斑等現象,法醫學常常根據這些現象來斷定死者的死亡時間。
法醫賈明春:人死了以後,24小時以內的話都屬於早期的屍體現象,早期的屍體現象主要是開始屍體溫度下降,屍冷,以後就出現屍僵,溫度的下降是隨著氣候環境和人的死亡原因不同,屍體的溫度下降的話,有的快一些有的慢一些。
因為老人體溫降得慢,楊學強和家人以為老人睡著了,沒有驚動老人,可是到了第二天,楊學強就發現老人的身體開始有了一些變化。
楊學強:她說了一句話,17號那天,那天下午她就跟我說,她說“我的事大著呢,不但要讓香河知道,還讓全中國知道,最後讓全世界都知道”當時我聽這話,我一點都不理解,我跟我弟弟還商量,我說奶奶一個普通老太太,怎麼能讓全世界都知道還讓全國都知道,當時都不理解什麼意思,這是奶奶對她這個事的非常正式的說的這種情況,我們當時都不明白。

老人長孫楊學強:25號開始,發現奶奶的指尖在變紅,血液沒有凝固。
接下來的幾天裡,老人的身體一直在逐漸變化,第七天,家人又發現了老人身體一些新的奇怪變化。
楊學強:等於到了12月1號,奶奶停止呼吸7天的時候,就發現這個位置,就是很多血水了已經,當時拿起胳膊以後,她胳膊還能動,這個水能從這流到這個地方,然後再放回去以後水還能流到這個地方。
奇怪的現象一個接一個,這時候楊學強和他的父親及弟弟一家人,都沒有想到應該盡快為老人處理後事,他們固執地認為,老人就是睡著了。
楊學強:到12月3號的時候,奶奶身體又出現了一個很特殊的變化,就是開始逐漸地充氣,而且身體一點一點的充氣了。
老人的身體這時候慢慢變成了一個氣囊,家人用手指按壓,還感覺到非常有彈性。
楊學強:她那整個身上我們看就跟氣囊似的,表皮彈性非常好,你按下去以後就跟皮球似的,一按下去一下就彈起來,渾身都充氣了,就是整個臉也變得大一些了,圓了。
據家人介紹,老人身體充氣的狀態保持了兩天,之後開始慢慢滲出液體,家人所說的能在皮膚裡流動的水,就開始滲出。
楊學強:大約12天左右的時候,就開始往外滲了,而且一點點滲透,隨著水分的滲出,氣越來越少了,到12月20號左右奶奶身體又基本上恢復到原來那種狀況了,比原來相比就沒有什麼水分了,就跟現在我們看到的情況差不多了,就1個月的時間。
關於周鳳臣老人現在的狀態,中國刑事科學技術協會的常務理事賈明春教授認為,老人的身體是乾屍狀態。
法醫賈明春:它是屬於異常的屍體現象,異常的屍體現象的話,主要我們講的話,常見的比較多見的就是乾屍。
賈明春提到,短時間內身體大量失水是形成乾屍的條件之一,而香河老人周鳳臣生前在住院期間,曾經大量嘔吐、腹瀉,在短時間內老人使身體裡的水分快速流失。
據法醫學專家介紹,老人在去世後身體出現的充氣現象,有可能就是腐敗過程中產生的腐敗水泡,水泡連成片狀甚至更大面積,就被家人理解為全身充氣,後來,老人的身體停止了腐敗,逐漸乾燥下來,形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狀態,這就是說,老人的身體曾和常人一樣,發生過腐敗的現象,但是後來在老人身體大量失水之後,這個過程卻停了下來,形成了乾屍。
乾屍在古往今來各種屍體現象中,是比較常見的一種,在我國西北部地區,就出土過很多具乾屍,這些乾屍是在自然環境中迅速脫水而形成的,雖然沒有經過人工處理,但西北惡劣乾燥的氣候能使人體快速失水,經過風化從而形成乾屍。
埃及木乃伊也是乾屍,埃及人相信人死後會有靈魂,保存完好的屍體就是靈魂夜晚的居所,他們有複雜的人工程序,對屍體進行多道工序的處理,並對屍體塗抹填充香料,最後形成的木乃伊與香河老人周鳳臣的情況也完全不同。

在我國考古界,很多地方曾經出土過古屍,1985年,在湖南的沅陵,曾經出土了一對元代夫婦屍體,當時出土的時候,兩個人的面目栩栩如生,肌肉還有彈性,但是出土以後接觸到空氣,屍體就發生了一些變化。醫務人員對女屍進行解剖發現,在女屍的腹腔裡有竟然有大量的水銀。湖南沅陵衛生學校何敏:原來皮膚還有彈性,一下這個皮膚好像顏色都變烏黑了,結果就把這個腹腔打開一看,大量的水銀就流出來了。大約有2500CC的水銀,當時我們看到滿腹腔都是水銀,但是她的腸道,腸胃還是比較完好的。
為什麼在屍體的腹腔內會有大量水銀呢?水銀會起到什麼作用呢?
湖南沅陵博物館館長夏湘軍:灌水銀的做法也是民間,在宋代時候就流行,元代時候,它也仍然用這種做法,也就是民間一種做法就是對古屍的,對它屍體的一種保存措施。
根據接下來的調查工作,我們得到一個大膽的推測:或許老人自己服用過什麼特殊的物質,也就是紀小龍教授推測的某種化學物質,才使她的身體在去世後發生了奇怪的變化。
為了證實這個推測,我們找到了老人的部分遺物,在一堆平常的小物件中,發現了一張包裹紅色粉末的紙,家人介紹,這是老人包硃砂用的,以前老人經常用硃砂調水喝,用來安神,去頭疼。
硃砂,別名丹砂,它是一種天然礦石,研成細末之後可以入藥,主要成分是95%的硫化汞,主治心神不寧,小兒驚風等症,在中醫的治療當中屬於常見藥。可是,硃砂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不宜久服,如果長期服用,會引起汞中毒,此外,硃砂還可以用作丸藥外衣,有安神,防腐的功效。周鳳臣老人因為向道士學過一些治病的手法,所以她一定知道硃砂應該怎麼用,她自己也用硃砂緩解心神不寧、煩躁等等癥狀。我們無法考證老人是否知道汞中毒會引起的後果,但是可以推測,如果老人長期服用硃砂,就會在她身體裡累積足量的重金屬:汞。汞中毒的癥狀之一,就是會出現大量的嘔吐、腹瀉等,這就能解釋老人在香河醫院期間奇怪嘔吐的原因了。
在調查中我們還發現,硃砂可能就是紀小龍教授所提到的特殊的化學物質。但是老人去世多年,服用硃砂的事情我們無法向她親自求證,這只是一種推測。那麼是不是每個人服用過硃砂都可以身體不腐呢?
賈明春:多方面的元素,有環境的因素,也有個人的因素,有疾病的因素,與消化道的因素都有關係,個體的因素也不一樣,有些可以形成,有些不可以形成,但是畢竟乾屍的話還是少,並不多的,尤其是現在就是在老太太這樣的環境裡形成乾屍來講,是比較少見的。
通過這次我們對香河老人周鳳臣身體不腐現象的調查,我們可以認為,老人身體神秘不腐的現象是一個有多方面原因綜合作用而形成的一個巧合事件。比如說,老人去世前的住院治療,抗生素有可能消滅了她身體裡面的部分細菌,另外,老人嘔吐、腹瀉、很少喝水,去世前一周不吃飯,長期服用硃砂,去世以後被放置在乾燥通風的房間,這些情況都有可能對老人的身體產生影響,也都符合屍體形成乾屍的條件。

一位大和尚的肉身,歷經了230餘年的歲月滄桑,至今仍完好無損。元月10日,隨著安徽安慶市源浦寺三重殿的建成,終於揭開了他的神秘面紗。
清朝康熙二十年農曆十月二十三日(1681年),當時的桐城縣東鄉(現屬樅陽縣)一戶段姓人家喜添人丁,這名小孩長大後練就了一手好篾工手藝,常年在安慶市宜秀區五橫鄉一帶討生活,然而,他與佛有緣,49歲那年,出家五橫鄉的源浦寺修行,法號了真。了真大師持戒嚴謹,上門做工,自備炊具。他在晚年時,曾多次叮囑弟子,待他圓寂後將其坐於缸內,兩三年後開缸觀察,如遺體損壞,可任意處置,若遺體完好,則將其遷至寺旁的庵涯建塔供養。了真大師於96歲修成正果登仙,其弟子依囑而行,若干年後開缸發現,遺體完好如初轉為真身。

了真大師自圓寂至今,已有230多年,且經過無數次戰爭和自然災害,他都能以自身的“法力”置身事外,但上個世紀50年代,他未能避開一劫,當地的一名群眾為了破除迷信,打開了他的缸,將長矛刺入其背,終被他人制止。
據源浦寺現任主持釋心廣師傅介紹,安慶市不乏真身和尚,但達到月身境界的僅了真大師一人。他在九華山修行十多年,親眼看到的月身和尚,大多沒有了真大師的“歷史”悠久。按佛理,“真身”和“月身”的差別,在於兩者所經歷的劫難和歲月的磨礪不等。釋心廣師傅於2001年任源浦寺主持,經其努力,2002年月身寶殿落成,當時,他的內心始終忐忑不安,因為擔心開缸時事與願違,無法面對月身寶殿,然而,現實比他想象的還要完美,了真大師出缸時如同安睡一般,其慈祥的容貌讓在場的人為之震驚。正因為如此,了真大師和源浦寺的名聲在佛教界大振。
據安慶市文物專家張健初先生介紹,源浦寺的真身和尚,從年限上看應該在國內現存的十大真身和尚當中排在第三位。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