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 發達集團副處長
來源:盤後分析   發佈於 2009-08-14 17:48

08/17號傳真稿筆記

台股多頭部隊續攻,風力發電題材轉強
台股短線走急行軍方式的反彈行情,短線突破7000點的關卡,而以目前空方毫無招架之力的氛圍來看,指數繼續往上突破7185點的位置,甚至挑戰7300點的高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指數終場上揚了34.55點收在7069點,成交量擴大為1240億元。
本周台股的型態順利由空翻多,而這個往上攻擊的態勢似乎也沒太多的破綻,只是指數的位置在相對高檔區,加上前波回檔的幅度有限,因此相對股價的震盪幅度有限之下,操作的難度明顯增加,而觀察短線多方聚焦的攻擊主軸,大概還是屬於藉由題材面來發揮,像是NB零組件拉貨動能復甦、兩岸風力發電會議、海貿三團等都值得注意,以風力發電的題材來說,根據全球風能協會(Global Wind Energy Council,GWEC)所發表的「二○○八年全球風力年報(Global Wind 2008 Report)」資料顯示,全球風力發電裝置容量(意即產能)由1996年的6.1GW(百萬瓦)增加至2008年的120.8GW,年複合成長率28.3%。2008年裝置容量前五大國家分別是美國、德國、西班牙、中國及印度。
根據GWEC估計,2009年到2015年全球風力發電裝置容量的年複合成長率可達21.3%,至於全球風力發電產值,則將從2008年的500億美元,成長至2015年的1473億美元,可見未來風力發電仍是高度成長的產業,當中以中國市場最為看好。
中國大陸風能資源相當豐富,陸地10公尺高度的風能資源儲量為42億千瓦,可開發的風能資源為3億千瓦,海上可開發和利用的風能儲量約7.5億千瓦,風能資源儲量是印度的30倍、德國的5倍。
加上中國政府大力推展風力發電設備的製造,吸引國際大廠如丹麥Vesta、西班牙Gamesa、美國GE Wind及印度Suzlon等,紛紛前往大陸設廠或是與當地廠商合資,大陸儼然成為世界主要風力機組製造商兵家必爭之地。
海峽兩岸政府近來合作日益密切,經濟部也針對兩岸風力發電推出「搭橋專案」。台灣風能協會與工研院聯合主辦的「兩岸風力發電產業合作及交流會議」,預定於本月17、18日舉行,大陸包括華銳、金風和東氣等風電大廠合計約7、80位高階經理人將出席該會議。風能協會理事長劉兆凱表示,此次會議將推動兩岸策略聯盟,透過資源整合與分工,共享風力發電商機。
另外,根據EZCapital的報告顯示,2008年全球風力發電總投資中,就有15%的資金投向中國市場,金額高達340億美元,是全球風力發電投資金額最大的市場。
而在2007年之前,全球前十大風力發電廠中,沒有一家是中國企業,但在政策強力加持下,目前金風、華銳兩家公司已名列全球前十大之列,今年甚至東方電器也有機會加入行列,因此,國內業者對此次兩岸交流莫不引頸期盼,希望能繼家電下鄉、汽車下鄉後,分食高達3兆元人民幣的風電商機大餅。
台灣風電產業蓄勢待發
國內在風力發電的發展仍處於起步階段,根據全球風能協會的資料顯示,台灣去年風力發電裝置容量約358MW(百萬瓦),在全球位居23名。依據台灣風場分布資料,台灣潛在的風力約4800MW,其中來自陸地的風力約1600MW,而來自海上的風力達3200MW,可見海域風力發電將成為未來相關廠商的利基市場。
台灣在風力發電機組的製造技術已累積多年經驗,目前國內廠商如生產發電機的東元電機( 1504 )在2007年就與美國CTC策略聯盟,在德州籌組風力發電生產廠,2008年再與美國超導公司(AMSC)攜手合作,進軍大陸、東南亞市場,並將成為台灣首家擁有200萬瓦特風機系統的製造廠商。而華城( 1519 )在風力發電變壓器也有不錯的成績,目前主要供貨給德商英華威與全球第二大風機業者GE Wind。生產環保耐蝕樹脂的上緯( 4733 ),除取得中國5家風電廠的葉片樹脂訂單外,並成功打進全球前五大廠之一的西門子供應鏈,今年上半年獲利已有不少來自中國風電廠商貢獻。此外,以承攬電力工程為主的台汽電( 8926 )與中興電( 1513 )透過與國際風力機組大廠合作,在風力發電的工程市場也佔有一席之地。其他廠商還包括專攻機艙罩、葉片、鼻錐的先進複材;生產齒輪箱、機座、塔架等其它元件的台朔重工、漢翔、中鋼機械、金豐機器等。
「以上內容、觀點為個人心得或引述報章雜誌,僅供研究、分析、討論、參考,請謹慎思考,期股買賣盈虧自行負責。」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