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t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19-06-30 11:31

家樂福在陸退場…是看衰貿戰?還是沒跟好這潮流?

在中國大陸有210家分店的大賣場鼻祖家樂福(Carrefour),以人民幣48億(新台幣約216億元)賣給了蘇寧易購。外資零售商因盈利慘澹,紛紛退出中國市場。南韓的樂天瑪特、易買得已退出中國市場,沃爾瑪在中國始終無法盈利,家樂福業績連續多年下滑,英國樂購被本土超市華潤萬家併購。為什麼外資企業在中國水土不服?
法國超市巨擘家樂福創立於1959年,憑藉獨創的大賣場模式,把世界帶入了超級賣場時代。直到中共當局開放外資企業入中國營商,家樂福1995年進軍中國市場,面對龐大的中國市場,家樂福自然摩拳擦掌。
在發展近25年以後,家樂福在中國目前擁有210家大型超市和24家便利商店,但在2017和2018年均處於虧損狀態。日前家樂福表示,同意將中國業務80%賣給中國零售業者蘇寧易購,價格人民幣48億元。
外資超市 紛紛來陸闖蕩
德國麥德龍、荷蘭萬客隆、美國沃爾瑪、泰國易初蓮花、法國歐尚先後來到中國,把門店落在了上海、廣州、深圳等開放較早的城市。他們一來,中國大陸的老百姓可算瞧見了新鮮事物。
2004年到2010年之間,沃爾瑪從進駐10省、開設27家門店,轉眼間橫跨24省,豪攬219家門店。家樂福不甘示弱。2006年時,中國區門店數量超過100家,不過它還嫌不夠。到了4年後的2010年,家樂福在中國的門店數量就躍升到182家。
那時 「逛家樂福」,還是人們消閒娛樂的理想選擇。而那些年,也是「家樂福們」的黃金歲月。
陸本土零售業 一度退守家電
在外資超市瘋狂擴大中國市場占有率之際,中國本土零售企業只能避其鋒芒,在細分領域探索新出口。他們把目光瞄準了家電領域的連鎖專業商店。
1987年,潮汕人黃光裕和哥哥一起承包了北京前門的一家服裝店,將它改名為國美電器店,走上家電零售業道路。1990年,張近東辭去鐵飯碗,在南京寧海路租了一間不足200平方米的小店面,取名蘇寧,專營空調。
當阿里巴巴、京東、蘇寧群雄逐鹿時,「電商」以摧枯拉朽之勢,猛烈衝擊傳統的零售企業。受到最大衝擊的,無疑是部分外資超商。韓國的樂天瑪特、易買得已退出中國市場,沃爾瑪在中國始終無法盈利,家樂福業績連續多年下滑,英國樂購被本土超市華潤萬家兼併。
中國經濟周刊報導,關鍵還得從外資零售企業自身找起。
以家樂福為例,從2010年開始,電商在中國迅速的發展,人們的消費習慣自此改寫。而家樂福並未抓到這一趨勢,沒有即時調整經營策略。
網購不包郵 先輸人一籌
首先是網購時代來臨。直到2013年為了迎合消費者「手機購物」的喜好,家樂福建立了網上商城,為客戶送貨上門。這送貨上門也是條件多多。頭一遭就是:用戶購滿人民幣129元才包郵。比起江浙滬包郵、人民幣9塊9包郵,家樂福在運費上已經輸了一籌。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