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999 發達公司組長
-
來源:健康養身
發佈於 2019-04-18 21:06
悠適復健科診所:媽媽手不再來!正確保養與治療 揮別疼痛有方法
扭毛巾、抱小孩時感覺到大拇指近手腕處特別疼痛,甚至大拇指無法比讚嗎?那你可能罹患「媽媽手」了。悠適復健科診所院長陳正倫指出,媽媽手會出現肌腱炎的症狀,起因於手腕肌腱使用不當或過度摩擦而產生的發炎情形,多好發於必須頻家務繁忙、多手部工作的四十到六十歲女性。
媽媽手正式學名為「狹窄性肌腱滑膜囊炎 (stenosing tenosynovitis ) 」,是指負責控制大拇指伸展的肌腱─外展拇長肌及伸拇短肌,此二條肌腱在靠近橈骨莖突(radial styloid process)周圍處,肌腱腱鞘(tendon sheath) 與周圍組織反覆摩擦而造成發炎。簡單的檢測方式可試著將手心打開包住大拇指,手腕往小指側伸展,若拇指外側局部產生明顯疼痛,則很有可能是媽媽手。
針對媽媽手的保健與預防,陳正倫醫師表示,基本方式就是減少錯誤姿勢與過度使用,症狀出現就要警惕,適度休息與適當治療,避免再反覆使用已受傷的肌腱。但若碰到像抱小孩這類無法避免的狀況,建議透過保護性護具,限制肌腱的過度收縮,平時多做伸展與強化運動,達到治療與預防的效果。
治療方面,除消炎藥物外,常見的物理治療包括超音波、電療等儀器,皆可以緩解疼痛,若疼痛持續存在,修復能力可能已有損傷,或長期發炎已使肌腱表面腱鞘失去潤滑能力,甚至產生沾黏。此時透過局部注射,可較快速解除腱鞘沾黏,減緩疼痛。一般而言,局部注射少數會產生局部皮膚脫皮現象,但不至影響健康,是治療鍵鞘沾黏非常安全有效的方式,更可透過高解析超音波導引,提高注射治療精準度。
陳正倫醫師也指出,臨床上常見手部與近腕處疼痛,除媽媽手之外,也可能由其他原因引起,例:腕關節炎、拇指關節炎、腕隧道症候群、頸神經根壓迫等都需要排除,專業正確診斷是有效治療的第一步,適當與完整的治療,媽媽手是可以慢慢痊癒的。
許多人以為媽媽手只發生於中年以上女性,陳醫師表示,事實上媽媽手不只是媽媽們的專利,3C低頭族、園藝工作者、餐廳服務員等,也都屬於高危險群。雖然媽媽手並非嚴重疾患,但發作時仍會非常不舒服,對日常生活造成巨大影響。建議除了平常做好保護措施,也可以搭配伸展運動等緩解,必要時求助醫師治療,才能避免媽媽手一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