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T 發達公司襄理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09-08-03 19:28
摩根富林明中美G2新勢力基金經理人田克杰專訪
「G2」這個字眼,在二周之前可能鮮為人知,但就在上周,中國和美國於華府連續二天召開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會議之後,相信中美「G2」不但在國際舞台上更確定雙強鼎立的地位,在國內投資界,也掀起一陣討論和旋風。
金融海嘯之後,中美G2概念被廣泛討論,甚至逐漸有取代BRIC之姿。全球首檔以G2為概念的基金於焉而生,首度結合中國、美國最具競爭力企業之佈局,主要即是看準了金融海嘯後「G2」-即中國、美國的獨大趨勢,以下為摩根富林明中美G2新勢力基金經理人田克杰的專訪紀要。
問:G2一詞源自何處,在國際上被廣泛討論的程度如何?
答:「G2」一詞首度出現於2008年7月,當時美國智庫之一的彼德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所長柏格斯登(C. Fred Bergsten)撰文表示,「只有G2模式,才能準確定位中國與美國的新角色,未來世界經濟議題,將由中國與美國主導」,率先點破未來全球經濟將由兩大強權主導。
此後,國際大師紛紛站上第一線發表「中美共治」言論,國際上對「G2」的討論更加頻繁。從今年3月時世界銀行行長左立克與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4月英國(經濟學人)撰文,到最近七月份瑞信亞洲區首席經濟學家陶冬等,皆陳述「G2」論調,,即便副總統蕭萬長日前也表示,台灣與「G2」關係最好,台灣已站在正確的軌道上。
因此,可見「G2」已非一家之言,而是真正牽動全球投資脈動的新趨勢,成為投資新顯學,顯示「中美合作」將是未來最重要的投資趨勢。
問:中美G2峰會高調落幕,你如何看待兩強後市?
答:中美共治的趨勢本來就是進行式,但這波金融海嘯卻大幅加速了進程。上周的中美峰會是歐巴馬上任後的雙方首次峰會,會中針對金融市場、能源以及氣候等主題討論。
就這次論壇來說,雖沒有實質的議程,但明顯是個以「G2」為概念框架,也就是以美國和中國在大多數全球性問題上作為一個整體的前提,而進行的對話和交流,目的是在雙方共同關切的問題上取得更大的一致。未來中國和美國各為新興國家和成熟國家火車頭的態勢已經相當明確,相信二強的地位短期內難以動搖。
問:全球首檔G2基金的特色為何?
答:摩根富林明中美G2新勢力基金有四大特色,一、海嘯後第一檔主題趨勢基金;二、第一檔同時鎖定中美企業投資之基金;三、投資EPS而非GDP;四、選股不考慮指數成分與個股權重,只佈局最具潛力個股。基於上述特色,該基金投資組合將與市面上的中國基金與美國基金大不相同。
該檔基金並非以美國經濟或中國經濟走勢為投資邏輯,而是佈局中美兩國稱霸未來20年的趨勢下最具競爭力企業,跳脫傳統由上而下、以指數為依歸的選股邏輯,故即使美國經濟差強人意,但超過萬家的上市公司絕對有具潛力企業;反之,縱使中國經濟氣勢凌人,也不代表所有中國企業都值得投資。
反映在選股配置上,就算是大型權值股,如果不具成長潛力,基金也不買進;相反的,一般中國、美國基金佈局比重偏低、甚至不買的中小型股,只要有潛力,仍會納入本基金,且持有比重不見得低於大型股。
問:如果中美G2雙強地位成形,但投資人該如何投資?
答:我們建議直接投資具有「中美混血」色彩的企業。例如美國品牌柯奇(Coach)、耐吉(Nike)、威名(Walmart),靠著大量中國製造或採購中國商品,近年獲利或股價表現均極優異,另外獲得股神巴菲特青睞的中國電子零件廠比亞迪股份(BYD),今年股價更飆漲了222%(至7/24)。美國企業在「品牌」、「創新」領域本就擁有絕對優勢,中國則在「消費」、「建設」有驚人潛力,兩方面若能彈性結合,將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益,相信這樣的「中美混血」概念,往後將大放異彩。
我相信,投資人愈早知道「G2」概念,當然就可以掌握更好的佈局時點,同時也掌握未來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投資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