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e 發達集團處長
來源:股海煉金   發佈於 2008-08-26 14:12

從公司治理 看扁家洗錢風暴 文/邱慧真

台灣要成為亞太金融中心,除了努力推動金融發展外,「防止弊端」更是一家公司內部發展完善的要件,而這陣子炒的沸沸揚揚的洗錢醜聞,更彰顯了管理中「防止弊端」的重要性。台灣大哥大總經理張孝威8月19日在「共同打造亞太金融中心之願景與策略高峰論壇」中表示,由於金融產業所背負的社會責任,相較於其他產業要重很多,他多年前便強力主張金融業應優先實施公司治理,只可惜至今皆未落實。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委吳當傑認為,金融機構需要對股東、債權人和消費大眾有重大責任外,亦需發揮「誠信」的角色。
■孫震:別讓創意用過頭
在這個資訊無國界的時代,不只是金融機構,各行各業欲求永續發展,做好公司治理和風險控管已是基本要件。
在8月19日的高峰論壇中,針對「公司治理與風險管理」議題進行座談會,由司法院院長賴英照主持,邀請前台大校長孫震擔任引言人,中華公司治理協會常務理事長柯承恩以及吳當傑、張孝威為與談人,分別提出意見和進行討論。
學經濟出身的孫震,以自己沒有實務治理公司經驗,謙虛提出「學院派」定義,他認為所謂的「公司治理」,是指「董事會如何領導和監督經營團隊,防止弊端,發揮創意,提高效率,以追求股東長期最大利益。」他強調說:「創意雖重要,但也不能運用過度,像次級房貸便是因為過分發揮創意而忘記責任跟風險所造成的。」
柯承恩也指出,公司治理要達到完美境界是需要學習的。他以設立「審計委員會」為例,證交法修正後,明令「審計委員會」與「監察人」擇一適用,過去監察人可以「隨時查核」公司帳冊;但是審計委員會則是採取「合議制」,即獨立董事會還是需要「透過會議」討論,因此設立監察人或審計委員會雙方之間在職權上如何微調,便是推動公司治理時需考慮的地方。
本刊認為這次阿扁捅出的問題,更突顯過去「監察院」只是他的橡皮圖章,而扁嫂吳淑珍更是沒有人可以「監察」的太上皇,他們利用本土玩民粹,拚金錢外交的「創意」也玩過頭了。
■公司治理與風險管理不能缺
而公司治理和風險管理之間存在著「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般的關係,由於稽核單位在公司治理的組織架構中,直接隸屬於董事會,雖然於過去20年中,金融服務業發展相當迅速,但卻也因為以「過低的資本」操作「過多的資產」,讓金融體系變得脆弱,讓有心人有機可趁。
美國在2001年發生安隆(Enron)風暴後,於2002年通過《沙賓法案》,高喊著開始重視公司治理,來挽回投資人的信心;近年台灣也接連爆發力霸案及這次阿扁案…等,讓人感嘆政府及企業的監督機制太薄弱,現在還有誰還相信阿扁用「國安密帳」是真心拚外交呢?還有誰相信「二次金改」被點名的金控公司絕對沒有「走後門」呢?
■私利與公益如何拿捏?
台灣是採董事會和監察人併行的雙軌制,張孝威提出,在董事會具有獨立性的情況下,金融業董事必須注意「利益衝突的問題」、「財務報表的公正性」以及「內外部法規的遵循」等三件事,了解備抵呆帳如何提列、提案者的建議目的是以客戶或自己的利益為考量…等,以防止問題的發生。
當前的金融危機,就是始於美國金融服務業「過分追求利益」所致,孫震說:「企業如果能在倫理的規範下追求利益,則不但不會發生弊端,而且私利和公益還能一致。」經濟學家鼻祖亞當.史密斯就曾說:「每個人追求自己的利益,冥冥中如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帶領,達成社會全體的利益,亦指只要你不斷努力,無形中你就已做到社會公益。」
孫震強調,企業是生產單位,並非慈善單位,台灣許多大企業似乎把公益支出當作經營策略來使用,藉此賺取長期更大的利益,這是不對的。此外,孫震也深感現代人似乎很少會真正去思考企業捐款金錢的來源,以及企業會以什麼名目來報這筆帳。
■推動公司治理評鑑
為了建立一個建全的資本市場,柯承恩表示,最近內線交易的調查非常積極,交易所也應努力宣傳讓大眾知道什麼才是適當的交易行為,以免民眾誤觸法規。柯承恩和吳當傑也建議主管機關努力推動公司治理的評鑑,讓投資者能了解評鑑結果,藉此鼓勵企業用心改善問題。
■政治人物的評鑑標準在哪?
本刊反觀阿扁的「國安密帳」、「南進專案」,不正也是胡亂報帳嗎?就是這樣的心態,讓企業組織便容易產生「魚目混珠」的帳務。
當阿扁在對外界說明自己的海外帳戶時,曾表示未來會把「選舉剩餘款項」作為公益用途,特偵組卻在8月16日訪談吳淑珍時,證實媳婦黃睿靚在瑞士成立將近9億元台幣的帳戶,受益人卻是陳致中、陳幸妤及孫女陳潔歆,讓阿扁的「公益用途」謊言完全被戳破。
公司可以建立評鑑標準,但政治人物如何評鑑呢?難道只靠立委、名嘴、媒體、民眾嗆聲嗎?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