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lin_lion 發達公司顧問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09-08-01 07:30

兒童用藥常識,家庭用藥原則

本帖最後由 johnlin_lion 於 09-08-05 07:11 編輯
一般兒童用藥常識
如果孩子生病必須服藥,父母除了要注意餵藥或讓孩子自己服藥的方法外,一般用藥的常識不可疏忽。
1.不要任意給孩子吃成藥。因為成藥的成分及主治效果是一成不變的,無法對症下藥。例如:一般治感冒的成藥多半同時含有治咳和退燒的成分,如果孩子只有咳嗽現象,服用了成藥之後,就吃進了原來不需要的退燒成分,這樣一來,不但不能針對症狀治療,還可能會影響孩子的健康。
2.不能擅作主張把劑量增加或減少。因為劑量是依每一個人的體重、年齡、性別、給藥方法、排泄率及藥物的作用等條件而配方的,不可隨便更改,以免失去適當的藥效。
3.要照處方的指示正確服藥。例如藥水、糖漿用前要搖勻;藥物宜避光並放在陰涼處;夏天時,藥水易變質或生蜉蝣物,不宜存放太久等。
4.服藥時間要正確。按照醫師指定的時間睡前、飯後、兩餐間服用或頓服(平常可以不吃,有必要時才服用的,如退燒藥)。
5.藥物有標記脫落、藥物變色、溶液產生沉澱或混濁有雜物等情形時,應將藥物拋棄。
6.藥物應放在高處,避免孩子誤食而引起意外傷害。
7.餵藥時不可過於強迫,須小心避免嗆入氣管,引起吸入性肺炎或梗塞。
8.餵藥方式:目前小兒科的藥粉、藥水都已盡量製成小孩能接受的口味,但無論口味多好的藥,有些反抗心較強的小孩們會拒吃,當然有些藥的味道確實是不太好。對於較大的小孩,能夠與他溝通或鼓勵他讓他自動自發吃藥是最好,如果藥真是太苦了,加點果糖水一起吃也無妨。對於一些始終排斥吃藥的小孩,不妨將藥偷偷加到飲料內,讓其不知不覺地喝下去。對於更小嬰幼兒,家長可把藥水或藥粉放在空奶瓶內,加點水讓寶寶吸吮;有些藥可加在牛奶內讓寶寶喝完,有些藥則不適合加在牛奶內。另外有的寶寶會因此連牛奶也一起拒吃。目前,市面上的餵藥器也可嘗試,有的效果還不錯。總之,餵藥的方法很多,但每個寶寶吃藥的態度也不一樣,選一種寶寶最能接受的餵藥方式讓他將藥吃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每位醫師在「小孩給藥」的問題上所負的責任是很大的,有沒有必要給藥,醫師的態度應該非常慎重。父母千萬不要因此而懷疑醫師的判斷,也不要堅持讓孩子用藥,或任意購買成藥給孩子服用。而當孩子不得不服用藥時,父母必須具有一般用藥的常識和餵藥的技巧,以充分的愛心和耐心,讓孩子的不舒適減至最低程度並早日恢復健康。
小兒慎用的常見感冒藥
一些常見的抗感冒藥成人使用是安全的,但兒童即使按規定劑量服用也可能出現意料不到的副作用,有時甚至發生較嚴重的藥物反應。這是由於兒童身體各組織器官尚未發育成熟,各器官的功能也不完善,抵抗能力較低,對藥物敏感的緣故。所以,臨床醫生告誡:兒童(特別是1O歲以下者)患感冒時,以下幾種常見的感冒藥應當慎用或不宜使用。
阿司匹林。
服用該藥較易出現消化道反應,因為阿司匹林有局部刺激及損害組織作用,在胃酸環境中,它較易穿透胃粘膜及表面的上皮層,並具備角質溶解作用,因而容易產生消化性潰瘍、穿孔、上消化道出血等副作用。如果長期使用阿司匹林,還可能導致小兒體重減輕,顱內出血以及對肝臟的損害。
感冒通。
該藥為雙氯滅痛、人工牛黃及撲爾敏等組成的復合劑,有關小兒服用感冒通導致血尿已有不少報道。該藥不僅易造成兒童胃腸道不良反應,如腹瀉、胃痛、噁心等,而且還會出現頭暈、頭痛和皮疹等症狀。過量或過久使用還可能引起小兒造血機能障礙,甚至導致白血病,對肝腎功能也有損害。
消炎痛。
該藥為家庭常備藥,有消炎止痛迅速的優點。但兒童使用後導致不良反應率較高。比如,常見有胃腸道反應,嚴重時可致消化道炎症、過敏反應、噁心、劇烈頭痛、精神恍惚、抑鬱等。此外,消炎痛還可對小兒造血系統產生損害,嚴重者可發生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
保泰松。
為鎮痛、解熱及抗炎的常用藥,但小兒服用可能產生較強的毒副作用。這些不良後果包括:引起噁心、嘔吐、腹痛、便秘等;抑製造血功能,嚴重者造成再生障礙性貧血;對肝臟損害而引起黃疸及急性肝炎;有的兒童服用該藥還可能引起腮腺、舌下腺等腺體腫大、發炎等。
速效感冒膠囊。
該藥也為一種復合劑,主要成分含對乙酰氨基酚、咖啡因及人工牛黃等。對乙酰氨基酚化合物可引起噁心、嘔吐、出汗、腹痛等胃腸道功能紊亂,對藥耐受性差的小兒還可引起肝臟損害,甚至引起昏迷等。有醫生建議,一般3歲以下兒童及新生兒因肝、腎功能發育不全,避免使用該藥。另外,常見的感冒藥如康必得、復方感冒沖劑、感冒靈片中的主要成分也含有對乙酰氨基酚,兒童也要慎用。
家庭用藥原則
服藥與飲水
服藥片、膠囊劑、丸劑或粉劑、要用足量的水送服、以免藥物附著於粘膜引起損傷,服藥後不要立即平臥,以便藥片順利通過食管。臥床不起或食管功能不良的病人,宜服藥水,或按實際情況酌情更換藥物。服用磺胺類藥物應多飲水,以免藥物濃縮而有損腎臟。
按時服藥
服藥時間是按藥物性質、病情等多方面因素決定的。因此必須遵守醫囑要求,不得隨意更改。如某藥4小時服用一次,是因為該藥在血液中維持的有效治療濃度只有4 個小時。時間長了,隨血液中藥物濃度減少而失去治療效果。故必須4小時服一次,使血液中始終保持治療需要的藥物濃度。如改成8小時、10小時或更長時間服藥,就會出現幾小時的無效期,症狀會再出現。若是抗茵藥物,就會使細菌有喘息的機會,再度大量繁殖起來。按時服藥還包括一些藥物的特殊要求。對胃腸刺激性較強的藥物及助消化藥物,應在飯後服用而瀉藥、驅蟲藥等,則應空腹服用。飯前服,指飯前30分鐘服用;飯後服,一般指飯後15—30分鐘服用。
合理掌握劑量
不管以哪一種方式給藥,藥物進入血液後必須達到一定濃度,才有治療作用。通常把這個濃度稱為「有效血藥」濃度。然而、藥物的毒副作用也隨著血藥濃度的升高而逐漸加大。所以要掌握給藥劑量,不可多服,也不可少服。用量不足,不僅治不好病,還會使機體產生抗藥性。用量過大,則會增加藥物毒副作用的危險,也不利於治病。
選擇適宜的給藥途徑
給藥途徑是根據病情緩急、用藥目的、以及藥物本身的性質決定。原則上、如果口服能發揮療效者,應最先採用口服法,凡是能被胃腸液破壞和有強烈刺激性的藥物,則不宜口服。搶救危重病人或患者有胃腸功能不良、昏迷、嘔吐時,應採用注射給藥。注射給藥時藥效發揮快、藥量準確。注射給藥的缺點是可能發生藥物過敏反應,用藥過量時易產生中毒,中毒後搶救困難。另外,注射藥物後會引起注射部位的疼痛。如果肌肉注射和靜脈滴注均能獲得同樣療效時,宜採用肌肉注射。靜脈滴注的缺點是易致輸液反應。另外,藥液漏出血管時易引起靜脈炎,甚者還可引起局部組織壞死等。
忌服過期藥品
藥品過期失效後毒性增加、輕者引起不良反應,重者危及病人的生命。如過期變質的四環素片中,有60%的成分已分解並產生有害的化合物,服後使腎功能遭受損害。又如維生素C片貯存一年後,藥效將減少50%,而且分解為能產生糖尿病與腎結石的多種化學物質。據檢測,貯存一年以上的維生素C都有不同程度的變質。因此,要注意藥品的有效期,不服用過期失效的藥品。
不長期服用解熱鎮痛藥
解熱止痛藥常用於止痛。長期服用解熱鎮痛藥易導致藥物依賴,並損害腎功能,特別是復方止痛劑,其毒性遠比用單劑所引起的毒性更為嚴重。國內目前尚保存有被淘汰的藥物氨基比林和非那西汀的復方制劑,如去痛片和復方阿司匹林(即APC片)。國內已有因長期服用去痛片、APC片而引起腎臟受損的報道。故此類復方止痛劑應盡量少用或慎用,更不宜長期超量服用,腎功能不良者更應注意。
避免多種藥物聯用
同時服用兩種或多種藥物時,藥物之間往往互相影響,致使原來的作用發生改變,甚至可引起不良反應。據報道,5種藥物並用,其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6-10 種藥並用,不良反應發生率則為7%。聯合的藥物越多,產生不良反應的可能性越大。原則上,用一種藥能取得療效。就不用兩種藥,更要避免不必要的數種藥物聯用。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