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臨 發達集團副處長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09-08-01 01:58

朱自清--背影→賞析

本帖最後由 龍臨 於 09-08-01 02:10 編輯
背影
我與父親不相見已有二年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禍不單行的日子,我從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父親奔喪回家。到徐州見著父親,看見滿院狼藉的東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父親說:「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回家變賣典質,父親還了虧空;又借錢辦了喪事。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慘淡,一半為了喪事,一半為了父親賦閒。喪事完畢,父親要到南京謀事,我也要回到北京唸書,我們便同行。
到南京時,有朋友約去遊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須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車北去。父親因為事忙,本已說定不送我,叫旅館裡一個熟識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囑咐茶房,甚是仔細。但他終於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貼;頗躊躇了一會。其實我那年已二十歲,北京已來往過兩三次,是沒有甚麼要緊的了。他躊躇了一會,終于決定還是自己送我去。我兩三回勸他不必去﹔他只說:「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我們過了江,進了車站。我買票,他忙著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腳夫行些小費,才可過去。他便又忙著和他們講價錢。我那時真是聰明過份,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終於講定了價錢;就送我上車。他給我揀定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我將他給我做的紫毛大衣鋪好坐位。他囑我路上小心,夜裡要警醒些,不要受涼。又囑托茶房好好照應我。我心裡暗笑他的迂;他們只認得錢,托他們直是白托!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麼?唉,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
我說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我看那邊月臺的柵欄外有幾個賣東西的等著顧客。走到那邊月臺,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幹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橘子往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於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裡很輕鬆似的,過一會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我望著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過頭看見我,說:「進去吧,裏邊沒人。」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裡,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近幾年來,父親和我都是東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謀生,獨立支持,做了許多大事。哪知環境卻如此頹唐!他觸目傷懷,自然情不能自己。情郁於中,自然要發之於外;家庭瑣屑便往往觸他之怒。他待我漸漸不同往日。但最近兩年不見,他終於忘卻我的不好,只是惦記著我,惦記著我的兒子。我北來後,他寫了一封信給我,信中說道,「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北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1925年10月在北京
賞析
《背影》是我國現代著名的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名作。此篇文章是歌頌父愛的,其結構完整,構思精巧,語言樸實感人,是教科書保存至今的傳統佳作。無數讀者從中吸取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這一傳統名篇也是老師們課堂講解的重點篇章之一。像這樣的名篇佳作,講解的著眼點是很多的,可以抓住父親的幾次背影,可以抓住父親的動作,也可以抓住兒子的幾次流淚,從而去分析父親深沉的愛。我在這一課的教學中則側重於抓住了《背影》中的幾個矛盾衝突,引導學生通過分析這幾個矛盾衝突從而深刻地理解了文章所表達的濃濃的父愛。
矛盾衝突之一:情理上的矛盾。這一矛盾在文中有兩處表現,其一,即文中「父親說:‘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這一句父親安慰「我」的話。通過文中所說「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這一句話我們可以分析出來此刻的父親面臨的窘況:喪母之痛,賦閑的煩惱,家庭經濟的拮据。父親此刻一方面承受著情感上的痛苦,另一方面還承受著巨大的經濟壓力。他的心情可想而知。可以說,這時候父親是最該受到安慰的,論情理應該是「我」去安慰父親。但是,實際情況卻相反,父親安慰了「我」,讓「我」不必難過,讓「我」對前途充滿希望。在這一矛盾中,父親強忍痛苦,獨擔壓力來安慰「我」的行為無不體現了父親對於我的無限的關愛之情。其二,即父親親自為我買橘子。從文中我們可以知道,「父親是一個胖子」,通過對其「蹣跚、慢慢探身、攀、縮、微傾」的描寫。可以看出父親買橘子並不僅僅是「費事些」而是太吃力了。作者當時卻是一個二十歲年輕力壯的小夥子,即使要買橘子,也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但是,最終是父親做了這件事。此刻作者並沒有寫父親的語言,只是靜靜的觀看,靜靜的描寫。此時無聲勝有聲,父親的愛在「攀、爬、縮」中表現的淋漓盡致。父親為什麼不讓兒子去買非要自己那麼費力的去呢?答案在此時也就不言自明瞭。
矛盾衝突之二:心理上的矛盾。文中描寫「但他終於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頗躊躇了一會…他躊躇了一會,終於決定還是自己送我去。」引導學生分析「躊躇」一詞,父親為什麼躊躇?學生可以分析出來:「父親因為事忙」。但是更多的擔心別人照顧兒子不夠細心、妥帖。送還是不送呢?父親一時拿不定主意了。「不要緊,他們去不好!」,在這一矛盾衝突面前,父親最終將情感的砝碼傾向了兒子這一邊。這一矛盾就寫出了父親為兒子忘我的一面。
矛盾衝突之三:經濟上的矛盾。這一矛盾在文中表現有兩處。其一,「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通過上文我們知道作者的家中境況並不容樂觀,「回家變賣典質,父親還了虧空,又借錢辦了喪事…家中光景很是慘澹」。這些都可以說明經濟的拮据,以致父親為那一點小錢而與腳夫們講價錢,討價還價,斤斤計較。經濟如此困難,橘子對於當時已經二十歲的「我」來說是可有可無的東西,這一點父親不會不知道。但父親還是要給「我」買橘子,而且一買就是一大堆(從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可以看出)。這一矛盾體現的深厚的父愛又豈是一句話能說清楚的呢?其二,父子二人鮮明的穿著對比。父親「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與兒子的「紫毛大衣」形成了一個鮮明的矛盾。據資料記載,「我」的大衣是「紫毛(貓皮),水獺領」,父親給「我」做這件大衣,「可是費了點張羅」。面對如此拮据的經濟狀況,父親還要這樣做,其中的父愛也就不言而喻了。
矛盾衝突之四:表現上的矛盾。「於是撲撲身上的泥土,心裏很輕鬆似的」。顯然,父親買橘子時並不輕鬆,由「蹣跚,慢慢,攀,縮,傾,努力」等詞語的描寫我們可以看出父親買橘子是如此的吃力。我們甚至可以想像的出他剛剛平定了劇烈的心跳,剛剛擦完了滿頭大汗。父親的不輕鬆也不僅僅在這裏,祖母的去世,失業的壓力,兒子的北上,家庭的境況,這些都不可能讓父親的心裏輕鬆的。但是他在兒子面前卻盡力地表現的輕鬆一些。所謂的輕鬆,是做給兒子看的。是不想兒子牽掛他,放心的北上。這一看似矛盾的表現是有深意的,沒有一顆愛子之心恐怕是做不來的吧。
矛盾衝突之五:言語上的矛盾。此矛盾在文中也有兩處。其一,「他走了幾步回頭看見我,說:進去吧,裏邊沒人。」這一簡潔的語言卻包含了現實與情感上的雙重矛盾。「進去吧」父親讓兒子進去,不要送了。但是「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更何況愛子至深的父親呢?他難道不想多看兒子一眼?難道不想讓兒子送送他?當然想!但父親卻不讓兒子送他,為什麼呢?是怕自己太傷感還是怕兒子傷心?或者二者都有。於是父親找了一個看似可笑的藉口「裏邊沒人」。裏邊真的沒有人嗎?有!茶房呀!父親不知道嗎?這茶房可是父親親自找來照顧我的。這不是前後矛盾嗎?是什麼原因導致他犯了如此簡單的口誤呢?是平靜的語言下那激動的心情!這一看似令人可笑的藉口,卻讓人怎麼也笑不出來!此時此刻,真讓人不由感歎一聲:可憐天下父母心!其二,父親簡短的話語與絮絮叨叨之間的矛盾。全文父親共對「我」說了五句話四十四字,可是在文章的第四、第五自然段中,父親對茶房的「再三囑咐」「甚是仔細」卻又顯得那麼絮叨。我們可以想像的到他那「再三囑咐」多麼令人厭煩,「甚是仔細」的內容則又顯得更加瑣碎了,或許包含了小心拎包,夜裏別凍著,下車別摔著等等諸多內容,許多細節又是我們想像不到的。那麼,父親為什麼對「我」的話語那麼少呢?或許是因為沉重的心裏(前文已經說過,不再贅述),沉重的壓力讓父親的心裏充滿了悲傷和憂愁,使他對「我」沒有太多的話語,他的言語都用在了對「我」的照顧和囑咐上了!對「我」的只有默默的付出!父親惟恐一處照顧不到,失了做父親的職責!
《背影》是一篇至愛至情的佳作,其表達的至愛之情充盈在字裏行間,一段、一句甚至一字一詞中都可以顯現得出來。同樣的道理,老套的講解會讓人感覺乏味,尋找一個新的角度去分析往往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希望我找的角度能給讀者一個全新的感受!
註:「賞析」摘轉貼自《育星教育網》──【於矛盾處見深情—淺談《背影》一課中的幾個矛盾衝突】;作者:山東省臨沭縣曹莊中學 英飛 徐勤貴;時間:2005-11-1819:59:39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