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888 發達公司課長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09-07-31 11:24
三季度中國經濟四大懸疑
股市:4000點有無希望?
2009年上半年以來,A股市場從最初的1600點一躍而起,升到不久前的3400點。但是好景不長,7月末的一場「綠色5%」大跌,給剛剛起步的牛市蒙上了一層陰影。儘管暴跌之後,市場出現了修復行情的玄機,但投資者帶著熊市的記憶,如履薄冰。所有的疑問是:4000點能否眾望所歸?
專家觀點:
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金岩石:第三季度中A股市場會處於3000點到3600點的檔位。內地股市無論是從經濟基本走勢,還是政策的取向來看,都將穩健上升,將會上升到3600點,甚至有可能沖高到4000點。2007年,曾經的牛市,股指到4000點前也是類似的階段。但也有不同之處。首先在流通市值方面,6月最後一周的週一流通市值就創下了9萬億元的新紀錄,打破了2007年10月16日創下的8.75萬億元的市值,而且現在還在不斷地創新高。當時的市盈率倍數是超過了60倍,而現在不到30倍。所以在創新高的階段和前期新高相比,還相對安全。
記者點評:
2009年被看作信心之年——「信心比黃金更重要」,上半年的大盤走勢應驗了這句話。1到6月份,隨著中國不斷推進經濟刺激方案,投資者的信心備受鼓舞。最近券商第三季度調查結果顯示,居民對第三季度整體投資市場的投資信心及投資意願繼續保持樂觀水平。相信在隨後中國不斷推出經濟刺激方案的階段內,投資者的信心不會被剛剛出現的「綠色5%」所嚇退。
樓市:泡沫是第二隻「靴子」?
今年3月,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下降1.3%,環比上漲0.2%。4月,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下降1.1%,環比上漲0.4%,環比上漲達到53個。到了5月,環比上漲城市已達62個。此時的房價已經出現全線推進局面。6月,價格同比上漲0.2%,這是今年以來首次同比上漲,環比上漲的城市已達到67個。至此全國樓市普漲態勢一發不可收拾。
專家觀點:
國巨創投總裁、首席經濟學家孫飛:第三季度的中國房地產市場會承接第二季度的慣性繼續膨脹。從政策面上的分析,中央銀行以及財政部等職能部門已經開始逐步重視資產泡沫問題。但是,央行依然強調保持寬鬆適度的貨幣政策不變。這也使得樓市會保持一定的持續熱度。但是隨著游資脫離美元資本,紛紛湧入新興市場,中國成了「吸金之地」。目前資產價格的上漲就能體現出海外游資的身影。不過,由於其他領域沒有泡沫出現,所以可以進行發達調控。在第三季度,中國的「地王」不會像7月份如此密集,但樓市將持續熱度。
記者點評:
房地產市場的回暖對中國經濟的恢復利好無疑,這為中國經濟復甦提供了助推力。但是,房價騰空而起卻讓人生畏。高房價不僅強烈壓抑剛性需求,使得「保民生」壓力不斷加大。而投機性活力則分流大量資本,阻礙了實體經濟的復甦。面對海外需求疲軟,中國自身刺激經濟的成績是顯而易見的,但是面對資產價格泡沫,政策走向面臨兩難,不刺激則無活力,刺激過頭則泡沫飛漲。
信貸:天量已是「絕唱」?
今年以來,貸款持續大量投放。上半年累計新增人民幣貸款7.4萬億元,同比多增4.9萬億元,比去年全年新增貸款還多2.5萬億元。貸款增長速度和新增額均創近年來最高紀錄。
專家觀點: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第三季度的銀行信貸增量將相對於上半年出現一定回落。從目前的現狀看,央行依然堅持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但是實際上還是有細微調整。比如在公開市場操作方面發放央票等。而銀監會也在嚴格控制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從商業銀行來看,其信貸觀念也發生了轉變。繼工商銀行擬定今年新增貸款控制在1萬億元左右後,建設銀行日前也擬定全年貸款增量目標約為9000億元。考慮到建行和工行上半年的新增貸款分別約為7090億元和8255億元,其未來的貸款空間無疑已相當狹窄。這些都說明信貸將有所放緩。
記者點評:
巨量的銀行信貸讓「保八」已無懸念,但經濟增長的負面效應便是,大量的資金潛伏進入樓市和股市,形成資產泡沫。政府不得不要求各個商業銀行嚴格監控信貸的流向。既然今年目標有望實現,在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基礎上,不妨適度收緊銀行信貸,以便調整經濟結構。畢竟,速度太快容易使得經濟大起大落,這也是中國不願看到的境況。
通脹:是否如約而至?
央行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受翹尾因素的影響,CPI同比持續負增長。受美元近期貶值的影響,國際商品價格環比在一季度已出現企穩跡象,二季度同比降幅減緩。人民銀行測算CPI會在今年第三季度末觸底,那麼通脹是否真的「如約而來」?
專家觀點: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結構金融室主任殷劍峰:第三季度通脹壓力不會加大,而且CPI適度上漲有利於經濟的恢復。現在中國要解決的問題還是通縮問題。從歷史上看,中國的通脹壓力主要來自食品價格的上漲,國際上主要源自原油價格的上漲。但是製造業商品的價格卻一直處於低位。一直以來,世界供給有所增加,但是世界總需求主要依靠美國帶動。全球供需市場的不平衡使得製造業產品價格沒有大的上升。國際游資主要針對原油等大宗商品進行炒作。所以中國不會面臨全面的通脹壓力。
記者點評:
無論是原油還有其他的大宗商品,其交易價格都很難用正常的供需原理來解釋,原因只有一點:國際游資的炒作。但是他們只是選擇大宗原材料而不是可供交易的製造業產品。央行認為,2009年第二季度5000戶工業企業產品銷售價格景氣指數從第一季度的-15.6%收窄至-8.9%,出現了較大幅度反彈。全球商品市場整體呈現觸底回升之勢,未來「輸入型」通脹壓力增加。同時,國內需求繼續回升,流動性持續寬裕,通脹預期有所顯現。總體來看,CPI在第三季度走穩,第四季度存在反彈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