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姑媽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基金   發佈於 2018-06-27 06:41

生技股看多 法人喊買

美中貿易摩擦升溫,生技股也受到衝擊。不過,今年以來,生技指數漲幅僅次於科技指數,都優於美股其他主要指數。法人指出,新藥與併購動能持續,加上生技股股價變得更便宜,後市仍看多,建議投資人可持續定期定額或逢低加碼。
美中貿易戰開打,美股三大指數一個月來都下跌,那斯達克生技指數(NBI)卻逆勢上漲逾2%。法人指出,生技投資價值持續吸睛,主要是受惠於近期新藥審核速度加速,本益比偏低,加上5月美國總統川普強調以市場機制解決藥價問題緩和原本的雜音。
今年來,NBI漲幅超過3%,僅次於那斯達克指數逾9%,優於道瓊與S&P500指數的負報酬。相關基金績效跟著上揚,多檔基金年初以來的漲幅都有一成或以上。
安聯全球生技趨勢基金經理人許志偉分析,今年市場波動較大,但從基本面來看,生技醫療產業第1季財報多優於預期,仍具成長動能。另一方面,製藥生技大廠開年以來動作頻頻,產業併購度能增溫,也有利於添加上漲動能。
就政策面來看,許志偉表示,今年前五個月,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審核通過15件新藥,預期將持續放寬藥品審核,今年通過件數可望超越30件。這些新藥以癌症、病毒感染及發炎藥為主。
就獲利來看,大型生技股今年獲利動能溫和,但預期2019年到2020年將可更受惠於新藥上市數量較多。至於併購,仍是推動生技族群的主要動能。單是4月,就完成89億美元規模的併購案。
百達投顧觀察,雖然併購事件不容易精確預測,但從數家大型公司資產負債表與淨債務占息前、稅前、折舊及攤銷前盈餘(EBITDA)的比率來看,約有1,000億美元的併購量可期,只是這不會立即或一次發生。目前生技的投資方針仍是持續尋找基本面健全且可能被大型公司收購的生技公司。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