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姑媽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18-06-16 11:27
動物救傷照養 全年無休靠熱忱
野生動物急救站19名人力每年治療500到600多隻受傷野生動物,收容超過2000隻,工作還有動物復健、收容、餵養、生命教育等,並執行多項研究計畫,任務繁重需高度熱忱與興趣。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野生動物急救站位於南投縣集集鎮,與台北市立動物園、國立中興大學獸醫教學醫院、國立成功大學海洋生物及鯨豚研究中心、國立屏東科技大學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是受林務局委託的六大野生動物收容中心與急救站,協助處理保育類野生動物救傷醫療與收容工作。
特生中心野生動物急救站目前有19名人力,救傷、復健、收容、研究、生命教育都是工作業務。野生動物急救站獸醫師詹芳澤表示,目前業務量很重,除許多研究計畫,還有照養2000多隻動物,以及救傷醫療,受傷動物送來時間不固定,「來了就開始忙起來」,沒有很多喘息時間。
冬季非野生動物繁殖季節,動物活動少,相對受傷機率少,此時急救站人員壓力稍減,不過冬季仍有遷移性野生動物,如黑面琵鷺誤食中毒;動物照養及復健、研究計畫等,則是全年無休。
急救站曾公開徵求野生動物獸醫師,應徵條件之一很特別,是「適應遠離城市塵囂的鄉村生活」,不難窺見急救站所在地理環境,此外,還有對野生動物醫療極富熱忱和興趣、可忍受野生動物排泄髒污、配合例假日輪班值勤,起薪約新台幣3萬多元。
在急救站工作20年、救治動物不計其數的詹芳澤指出,「外面動物醫院獸醫師的薪水,都比我們好很多」,所以來此服務的獸醫師、計畫助理、動物保育員對野生動物的熱情要非常濃厚,不然維持不久,而且收治野生動物種類多,狀況都不同,挑戰很大。
除單純救傷,詹芳澤表示,特生中心是試驗研究單位,很多工作用計畫形式運作,好處是目標要清楚,也許在救傷動物身上或治療過程中,得到某動物族群相關資訊,再轉換成研究、保育或是生命教育等價值延伸。
特生中心是擁有專業研究人員的機構,在野生動物議題上,會關注更深層面,詹芳澤說,例如動物居住環境、受傷或生病原因、疾病、族群數量,使延伸價值更豐富,累積越多數據及資料,更能了解族群變化狀況、保育該做到什麼程度等。
關於野生動物救傷,詹芳澤說,野生動物救援是人類社會對相對弱勢的補償,包括貓狗救援也是類似概念,不過野生動物又更弱勢、關注的人比貓狗更少,只有特定群眾關注。
詹芳澤表示,野生動物救援醫療在地方由地方政府農業局處或動物保護處執行,中央則由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委託6個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與野生動物急救站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