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姑媽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18-06-16 11:26
野生動物急救站 年收治逾500隻
野生動物急救站是國內治療與收容受傷野生動物重鎮之一,設備完善,動物經檢傷、儀器檢查、手術治療,送進病房休養及野放訓練籠復健,最後野放,可說是動物界的大醫院。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野生動物急救站位於南投縣集集鎮,民國82年12月22日成立,是當時全國第一個受傷生病野生動物庇護所,至今發展成多功能野生動物救援醫療研究單位,也與農委會林務局合作,執行國內保育類動物急救醫療與收容。
實地走訪急救站,內部規劃動物診療室、X光室、檢驗室、外科室、食物調理室、野生動物病房,配置如同一般醫治人類的醫院,只不過受治療對象為鳥禽、爬蟲類、哺乳類等野生動物,操刀則是專業獸醫師。
受傷動物送到急救站時,野生動物急救紀錄表記載動物種別、性別、年齡、體重、發現時間、發現情形、來源、發現地、環境敘述、初診症狀、傷病分類、處理結果等資訊,不僅是救治紀錄,長期且大量累積的資料也可供研究某動物族群分布區域。
野生動物急救站獸醫師詹芳澤表示,從各地送來的受傷野生動物每年約500到600多隻,約35%到40%治癒後可野放,逾40%收治受傷動物會死亡,死亡包括重病進來,後續做人道處理,有些動物需要較久醫療時間,以及約10%受傷動物治癒後收容。
詹芳澤說,動物進來先到診療室檢查,如同急診室的檢傷分類,獸醫或工作人員做基本檢傷,判斷後續如何處理,若需要照X光就送進X光室,一台可拍動態影像,另一台拍攝平面照片,因影像呈現方式不同,可應用在不同需求,例如鳥類或動物遭魚鉤誤傷,就可以直接在這裡夾出,就像人類醫學內視鏡的做法。
詹芳澤表示,檢驗室可為動物進行血液檢查,驗白血球、紅血球、白蛋白、發炎指數等,動物的健康狀況除用肉眼以經驗觀察,內部傷害就透過儀器找出,例如血液檢查、超音波,而主要手術地點就在外科室。
急救站照顧及治療的動物種類非常多樣,有哺乳動物、鳥類、爬蟲動物,詹芳澤指出,處理狀況相對較複雜,人類醫學編制及設備都很豐沛,相對動物部分較缺乏,因此大部分獸醫師都要經過訓練,慢慢累積經驗。
隨著都市開發,人類與野生動物生活區域交疊,動物受傷情形增加,野生動物急救站今年將搬到新的基地,詹芳澤說,新急救站約2700平方公尺,加上動物調養、復健及收容籠舍,總面積約2公頃,當初以未來20、30年需求為規劃,兩層樓建築除野生動物救傷醫療、復健、研究業務,也規劃生命教育空間,可供學生參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