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媽媽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18-06-08 10:02

幼稚園開始補到大學 虎爸虎媽創3.6兆市場

美媒CNBC報導,一連3天的中國高考(大學聯考)昨登場,在近1000萬名考生中,許多人從進入幼稚園就開始為這場考試而努力,因中國虎爸、虎媽們深信必須「贏在起跑點」,造就了規模逾1200億美元(約3.6兆元台幣)的補教市場。
高考是決定中國學子未來會成為藍領或白領階級的關鍵。中國好未來教育集團(TAL Education Group)共同創辦人張邦鑫說:「縱使今天做快遞員每月收入也能達8000到1萬元人民幣,白領員工卻可能只有3000到5000元人民幣,但中國家長仍希望自己的小孩坐辦公室。」
TAL是中國最大補教業者,提供從幼稚園到12年級的課業輔導課程,所設立學習中心已遍及中國36個城市,線下實體教學學生接近400萬人,線上課程註冊學生超過3500萬人。TAL在紐約掛牌股價今年來累計漲逾50%,目前市值約220億美元(約6542.8億元台幣)。
今年8歲的馬明哲(音譯)在北京就讀小學2年級,要參加高考是10年後的事,但他現在耗費在補習各類課程的時間,已不亞於1個高中生。望子成龍的馬爸爸表示,馬明哲每周約花4個小時學鋼琴、4個小時練羽毛球、2小時學英文,另外至少花6小時在TAL學習數學等科目。
馬爸爸說:「我兒子(小學)1年級就開始在TAL上課了。他的同學至少有一半都參加了類似的補習課程,而且很多人甚至會提早1或2年,在上小學前就開始補習。」
大多數課後補習課程科目都與學校類似,唯一的差別,是以讓學生學習進度至少領先同儕半年為目的。馬爸爸說:「這些同儕壓力,很自然會讓家長擔心自己的小孩落後別人。」
但也有家長因為這種壓力而決定離開中國。45歲的施媽媽說:「如果說人生像是1場馬拉松,我們中國人總是千方百計想贏在起跑點。」她去年帶著14歲的女兒移居香港,「我們因為學校的壓力而被迫離開。」
承受壓力的不單單是學生,家長也一樣----在教育上不計花費的心態,和「名師」資源有限,造成中國家長間的激烈競爭。施媽媽說:「那就像中國的房地產市場,需求伴隨著價格飆升。」
「對補習班而言,雖然學費並不便宜,但學費永遠不是多數家長最在意的事。如果補習班收費太低,家長還會質疑教學品質。」
根據滙豐(HSBC)去年發布的研究報告,中國學童教育支出持續成長,已使補教產業發展出規模超過1200億美元的市場,且高達93%的中國家長都會送自家子女去上課外補習班。
能否滿足如此龐大的需求,已成一大挑戰。施媽媽說:「每個家長都想讓小孩被最好的老師教。有一次我設置了3個提醒、切換不同帳號嘗試,只為了註冊特定教師的課程。那很辛苦。」
然而她表示:「當我看到甚至連幼稚園小朋友也坐在那些補習教室裡,我感到非常沮喪。我希望我的女兒花更多時間和我們、和家人在一起。當她長大後,我們不再有機會能夠有這麼多時間陪伴她。」(劉利貞/綜合外電報導)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