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罐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18-06-02 15:38

師生下田種稻 食農教育共享盤中飧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對體驗食農教育的高雄美濃區福安國小師生,是再熟悉不過。從插秧、收割、打榖到成為上桌的白飯,小朋友從中體會農夫辛苦,也了解食安的重要。
頂著烈豔,小朋友挽著剛從田間收割一把把金黃的稻穗,排隊等著脫榖,享受種稻豐收的喜悅;從插秧到收割,需要足足4個月,其間要除草、拾田螺、灌溉,田間農務一樣都不能少。
金黃稻穗纍纍的稻田是福安國小全校師生每年必修的食農教育課程,年復一年,每個福安國小的小朋友親身體驗,不僅了解食安的重要,更能深切體會農夫辛苦。
元月學期末結業式前是全校師生農序下田的日子,校長與老師那天一早領著小朋友捲起衣袖、褲管踩進泥濘的水田,大夥在老師的指導下學到以「食指第一節」的深度插秧,不畏寒霜踩著泥濘下田,當起一日農夫。
六年級的古鎧瑜說,「大冷天下田插秧、冰冷的水田令人直打哆嗦」。楊斐鈺也認為彎腰除草不輕鬆,唯恐錯拔秧苗,令她更頭痛的農務是撿田螺。
細嫩的秧苗是田螺、福壽螺的美食,小朋友偶爾要下田撿拾、除蟲,烈豔下彎腰拾螺,小朋友大呼吃不消。五年級的鍾岑昕最怕赤腳踩在水田,不時被細石割傷刺痛的感覺,小朋友你一言我一語分享種稻農趣,正是福安國小食農教育的體現。
纍纍的稻穗在收割、打榖、曝曬後成為一碗碗營養午餐的白飯,小朋友學到田間農務,也體會到什麼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的意義。
美濃區福安國小約有4分農地,有著沃土、豐沛的灌溉水源,師生用自然農法自力耕作種稻、傳承近10年,成了學校的特色,也是小朋友對土地共同的記憶。
福安國小校長莊宗霖今天告訴中央社記者,4分地每年有近4000公斤的稻米收成,足夠供應全校百餘名師生一整年的營養午餐。
土地約4個月的休耕期後,莊宗霖說,大約在9月時改種白玉蘿蔔,採收的蘿蔔自然成為季末的午餐佳餚;水稻、蘿蔔輪種,不僅有收成,還是最佳的綠肥。學生做中學是福安國小食農教育最重要的一環。
其實美濃區的龍肚、美濃國小也都有農食教育課程,種稻、種菜都是必修的課程。美濃國小校長楊瑞霞說學校租用一分地,師生下田種稻,傳承美濃區優良水稻的耕作技能,體現世世代代與大自然和諧共存的里山精神。
美濃國小每年約400公斤的稻米產量,義賣做為學生畢業旅行基金,楊瑞霞說,農務讓小朋友了解耕耘收穫的道理。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