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ets/common/avatar.png)
-
小姑媽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房產
發佈於 2018-05-26 16:39
中國新視野-消除中國房市亂象亟須固本清源
工商時報【陳濤】
近期大陸若干城市房地產市場出現了諸多新現象,如開發商「洗盤」、商品房「價外加價」、「搖號購房」、丹東房價暴漲等。這些現象之所以會產生,從根本上說是固本清源的「房住不炒」理念,還沒有成為房地產市場主體的共同意識,探索建立大陸房地產市場長效機制已經是迫在眉睫。
當前大陸房市若干新現象根源在於炒房頑疾未根除。房地產開發商出現了挑肥揀瘦、收取號頭費、捆綁銷售、價外加價、拒絕公積金等新現象,從根本上說,是因為多數剛性購房群體只能被動接受開發商苛刻條件。
房市不良現象的產生,與大陸炒房頑疾未除存在一定因果關係,嚴厲房地產調控措施固然可以短期抑制熱點城市炒房衝動,但還沒有真正觸動房價上漲預期這一炒房根基。
而供求關係的短期急劇調整,明顯偏離了住房市場長期均衡,若未能及時通過以時間換取空間的方式進行中期調整,可能會增加未來住房市場的巨大波動。不難看出,只要是炒房頑疾不除,大陸房市的種種新現象、怪現象就會層出不窮。
炒房與大陸高品質發展新時代環境格格不入。毫無疑問,在過去若干年內房地產業推動了大陸經濟的穩定增長。但依靠大量磚頭、簡單勞動所形成的增加值,與科技創新所形成的增加值不可同日而語。
特別是這些年房價過快上漲所形成的對社會資源和人力資源的嚴重錯配,已經嚴重影響大陸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投機炒房風氣對社會實幹興邦精神的侵蝕,已經嚴重消耗大陸社會的創業創新熱情。
當前大陸城鎮居民財富過多維繫於房地產業,實際上蘊含了巨大風險,也難以真正推動中國消費需求明顯增長。值得注意的是,過去幾年城市居民非理性加槓桿所形成的巨大還款負擔,存在明顯脆弱性,也是系統性金融風險之源。
目前,大陸地方發展要以實體經濟為著力點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還要大力引領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新舊發展動能接續轉換。而引領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新動能是網路資訊技術、人工智慧等,不是房地產業,更不是房地產業推動的金融化。
這決定了大陸高品質發展必須要下決心打破房產經濟依賴,在堅持「房住不炒」定位的同時,要對當前大陸房地產市場波動保持高度敏銳和足夠定力,絕不能再依靠刺激房地產業來實現經濟量的增長。
由此可見,要破除地方經濟對房地產業依賴,要想房住不炒成為大陸社會共識,就必須要儘快建立房地產市場運行的長效機制。當前可考慮從短期、中期和長期入手,加快探索建立大陸房地產市場運行的長效機制。
短期看,要堅持現有房地產調控政策不動搖,因城施策,針對本地住房市場薄弱環節補短板;加強工商、稅務、金融等政策執行聯動,針對特定建案、特定人群加強購房資金來源審核,強化房地產資金反洗錢監管,做好個人所得稅的專項稽查,嚴厲打擊地方炒房行為。
中期來看,應建立地方政府有序承債機制,逐步減少對土地出讓金依賴。實現住宅不動產資訊登記全國統一和聯網,熱點一線城市可先行房產稅試點。再以長期來看,必須要推出住宅持有環節稅,完善房地產稅收制度。只有建立了房地產市場運行長效機制,房住不炒的理念才能真正成為全民共識。
(摘自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