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ets/common/avatar.png)
-
小姑媽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房產
發佈於 2018-05-25 21:44
建案公設比有玄機 這樣買車位才賺錢
大樓社區的車位面積可謂變化多端,同樣是能停1輛車的4坪車格,權狀面積卻小至4~5坪,多至18坪都有,其實車位面積多寡,主要與建商灌進多少公設面積有關,因台灣中古市場普遍將車位含進房價內計算坪數,因此單就同公設比的建案比較,購買車位面積大的建案,日後轉手可賺較多,相對有利。
建築基地的面積、容積等條件都不同,規劃設計時很自然會形成或高或低的公設比,建商表示,一座大樓社區的公設比要有多少,建設公司握有絕對的權力,「調整」公設比的其中一種方式就是透過車位面積。也因此,民眾購買大樓常會留心的「公設比」,象徵意義可能大於實際意義,因為都是調出來的。
對於建商而言,車位價格以「個」計算,單坪價低於房價,一個建案的「總售坪」是固定的,總售坪又可拆成專有部分、公設部分,若將公設面積灌太多進車位,雖公設比降低,但總售坪也會降低,因此建商會適度增減車位的公設持分。
車位的權狀面積,一般以8~12坪較為合理,有時出現很極端的15~17坪車位,這種常見於小基地豪宅案。建商為了滿足每戶2~3車位的需求,必須挖至地下4~5層,公設比一個不小心就可能「破4」,為了讓公設比維持「3字頭」,符合買方對合理公設比、30~35%的預期,建商會刻意把公設面積多灌一些進車位。
但若是小到僅小至4~5坪,就要留意建商可能把較多的公設面積灌進公設比去,或許這種產品的公設比仍是正常的32~33%,不過車位面積較小,屋主日後在中古市場轉賣時,車位合併進房屋權狀面積一起計算,坪數相對較少。
和唐建設總經理王至亮表示,對於建設公司而言,利用車位持分去做調整也是兩難,持分太多會不敷公設空間開發成本,太少則導致公設比過高,嚴格來說,車位面積大小並沒有一定的對錯,端看客戶對建案價值、價格的接受度。(洪子恩/台中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