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罐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18-04-28 18:25

股票族報稅 如何節稅省荷包?

每年5月份進入報稅旺季,平常喜歡買台股的人,報稅時要注意什麼呢?如何避免賠錢還要繳稅呢?因應明年股利新稅制,小資族今年投資股市,明年還有機會享受小確幸。
股利所得分為現金股息和股票股利,現金股利直接按總數計算,股票股利則用「每股面額10元」為基礎,併入個人綜所稅。
過去兩稅合一制時有「可扣抵稅率」,公司已經繳納過營利事業所得稅,能讓股東獲得退稅,不過「可扣抵稅率」減半後,再加上補充保費開徵後,單筆股利所得若超過2萬元,還要繳大約2%的健保補充保費,例如領了3萬元現金股利,就要繳大約600元補充保費。萬一若除權息過後,股價下跌無法填權息的話,就會面臨「賠錢還要繳稅」的窘境。
券商主管說,若想避免股利所得蝕本,比方若股票在除息日前上漲,投資人可趁勢在除權息日前先高賣,除息後再低接回來。若投資人繳納的所得稅高於投資股票可扣抵稅額的一半,或許可以考慮賣出股票、買進個股期貨參與除權息;反之,就可以直接參與除權息,領取退稅。
凱基銀行理財規劃部資深協理張冠雄還建議可以投資F股,由於F股的股利所得屬於境外所得,雖然要納入基本所得額,不過每年有670萬免稅額可扣除,且稅率只有20%,加上不用繳納二代健保補充費,也是尋求股利的投資人可以考慮的投資標的。
此外,投資人在交易面會有證券交易稅,只要有買賣股票的行為,就要課徵「證交稅」。假設每星期買進50萬元,再賣出50萬元,從中賺取價差,就要繳納50萬×0.3%=1500元的證交稅,1年52周就要繳交7萬8000元,也是一筆為數不小的金額。
張冠雄建議,如果對繳大筆證所交稅感到心痛,要避免頻繁買賣股票,採取長期投資,或者以ETF為主要投資標的。如果以長期投資為操作策略,挑體質好、有產業前景的股票,長期下來不但可以領股利,還能降低買賣次數,降低證交稅。
若是以ETF為標的,投資外國股市比如標普500 ETF,配息部分屬「海外所得」,資本利得則要看基金的註冊地而定,在台註冊的ETF屬國內有價證券交易所得,其證交稅率只有0.1%,只有股票的3分之1;不過若是其他國家註冊的ETF,則屬海外所得。
二擇一的股利新制雖然要等到明年報稅才適用,會計師提醒今年可提早做規劃,判斷今年是否參與除權息。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稅務部協理王瑞鴻說,明年申報今年股利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單一稅率28%分開計稅,另一種是併入綜所稅,但股利部分可以8.5%計算可抵減稅額,每戶最多抵減8萬元。
他舉例說,以年收入30萬的新鮮人小資族為例,原則不用繳稅,假設有10萬股利所得,明年標扣與新扣大幅增加,還有8500元的抵減稅額,非但不用繳稅,還有8500元可退稅。(林巧雁/台北報導)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