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學習 發達集團副處長
-
來源:盤後分析
發佈於 2009-07-22 14:24
07/23號傳真稿筆記
IC封測的Q3景氣強強滾
2009年元月份時,歐美金融海嘯肆虐,歐美大廠對台灣電子公司的訂單突然不見,讓鴻海董事長郭台銘脫口而出「景氣比想像壞3倍」一句,也使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對景氣看法非常悲觀。不過大陸在歷經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後,對歐美的金融遊戲便介入不深,而這卻反倒讓自己在此次風暴中倖免,外加上本身財政健全、外匯存底和儲蓄率高及經濟剛起飛、人民財富漸增下,政府鼓勵消費及擴大公共投資,並採取多項有利台灣的政策(如家電下鄉、汽車下鄉,進而家電及汽車進城),於Q1及Q2對台灣電子挹注大量訂單,各公司於3月起營收出現大幅走高態勢,使Q1業績較預期佳,Q2更出現大幅成長態勢。
以封裝業而言,年初大家對龍頭日月光、矽品預期營收衰退幅度在50%以上,如矽品EPS預測約0.6~0.1元,但到Q2預期營收YOY約-25%,但目前法人估日月光約下降20~15%,矽品約-15~-7%,且矽品EPS法人已紛紛調高到1.3~2元,從這種年初極端悲觀,到2~4月恢復正常走勢,以及目前出現較預期為佳看法,我認為封測業Q2及Q3會出現業績大好,而目前股價低估,建議積極布局力成及超豐為主,矽品、日月光、景碩為輔,轉機股則以京元電、頎邦,說明如下:
1、上半年填補歐美缺少的訂單,下半年歐美恢復正常訂單,及大陸錦上添花使Q2及Q3業績大好,並延續至Q4:聯發科Q1EPS 6.5元、Q2逾7元,充分反應大陸山寨機利多效應;日月光的上海廠(威宇科技)產能滿載也是大陸訂單大幅成長的明證,另從大陸今年Q1、Q2、Q3、Q4的GDP分別可呈6.1%、約7.5%、8.5%、9%逐季成長來看,大陸對台灣電子訂單挹注仍會持續成長。
而歐美公司於今年4月前仍是低潮,但從美國的ISM製造指數於2008年12月的38.8見底後,於2009年1~6月連續呈35.6、35.8、36.3、40.1、42.8、44.8連6月上升,已完全確定脫離谷底,而失業率於6月到達9.5%,且未來仍會上升到10~11%,但失業率為落後指標,且以耐久財訂單於4月及5月呈1.9%及1.8%連二升,與工廠訂單於4月、5月也呈0.5%、1.2%連二升也呈現轉好態勢,如此Q3及Q4,在矽品董事長林文伯表示下半年的成長將來自歐美復甦,即進入正常季節循環的說法,我認為是會實現。
2、林文伯的封測成長動力會延續到2010年幾乎確定,趕快找低估股布局:林文伯自千禧年後對景氣看法皆非常發達,在2002、2004、2006及2008年先後看準景氣反轉的時間,而成為眾人看景氣的重要指標。而林文伯於今年Q1法說會指出,第2季不管是通訊、手機甚至是消費電子的需求都很強勁,在中國家電下鄉及山寨機帶動相關IC需求後,下階段半導體的成長將來自歐美的復甦,並認為「半導體產業已出現觸底反彈,接下來將進入正常的季節性循環,而這股動力將從今年下半年一直延續到2010年,繼之於Q2法說會又說在兩岸關係和緩及資金行情推升下,台股遲早會站上萬點」,並表示一旦歐美對於電子產品採購的金額轉移到中國、中國又集中向台灣採購的話,訂單將會「淹沒台灣」,我認同林文伯看法,且我估今年Q4會上漲到8000點附近,明年8~10月會攻過萬點......
被遣忘多年的2檔低價財團股
台股自7084點急殺到6月18日的6100點時,絕大多數分析師皆看壞台股會下殺到5600,但我於816期時便建議讀者冷靜,判斷下列5大族群:優質電子、中概、散裝、低營建資產於6180~6071點間會出現最佳且最低買點,如今大盤不但於6180~6071點間落底,看好的5大族群也紛紛突破7084高點。
當中以營建資產為所有族群中表現最佳,且上漲力最強,低價的宏璟自3.21大漲到21.8元,已飆漲579%,讓人開始尋找具低價多重題材的資產營建股默默吃貨,以賺取未來如宏璟大飆升的潛力股,其看好原因如下:
1、三資匯集,資產營建為最大受益者,外資及法人看多者愈來愈多:民國76~79年因美元走空,受益的營建資產大飆升,農林飆上388元、厚生大漲到370元,讓人印象深刻。而此次台灣面臨有史以來最大資金潮的匯集,包括過去12年外流8.77兆元台幣的台商回流及外資看好台股的來台及陸資入台,這3大有錢人將帶進澎湃的錢潮,台商、陸資又出現人流及物流的大匯集,再加上美元長期看貶,如此台灣的房地產及擁有大量土地資產者會成最大受益者,從許多營建資產的股價突破7084高點,可看出有愈來愈多的內行人針對營建資產股,尤其是低價股默默吃貨。
2、2003~2007年當時陸資入港低價不動產股-信和置業自1.99大漲到29.8元港幣,飆升1397%,遠遠大於高價的長江實業自29.8→159元港幣的301%,低價營建資產成布局首選:那時陸資入港,市場眾人想當然認為陸資及外資必買最具知名度、競爭力最強、業績最好、價格最高的3大龍頭股:和記黃埔、長江實業、新鴻基地產,而那些沒知名度、競爭力不強的如鷹君集團、恆隆集團、信和置業,由於陸資及外資不會買所以不會漲,縱然會上漲也是漲幅較小,結果卻出現價格較低的鷹君集團漲860%、恆隆地產漲1170%、信和置業飆漲1476%遠遠大於新鴻基及長江實業。
我認為當中的原因應在:市場內行人認為陸資入港後走的是長多行情,會形成中長多保護作用,就選定低價而法人不會介入的低價股或股本較小者,因所需資金較小,散戶因價格較低較願意買,當漲到某一程度,可避開法人大量賣壓,低價股才會出現這麼大漲幅。所以我推斷,未來三資匯集也是低價營建資產的漲幅會遠遠大於中高價股的漲幅,建議以低價具財團背景的華新、三商行為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