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罐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18-04-24 20:40

大陸興建中的核電機組達20部 居全球之冠

正當台灣在努力推進2025年實現「非核家園」的同時,對岸的中國大陸則是積極擴增核能發電。最新發布的《中國核能發展報告》(2018)指出,截至2017年底,中國興建中的核電機組達20部,總裝機容量2,287萬千瓦,興建中的核電規模居全球之冠。
據《財新網》報導,這份報告是在4月23日召開的「中國核能可持續發展論壇」上發布的。報告稱,截至2017年底,全大陸運轉中的核電機組達37部,裝機規模3,581萬千瓦,占大陸電力總裝機2.02%;核電發電量2,474.69億千瓦時,占總發電量3.94%,兩項占比均低於世界平均水準。
報導稱,核電在中國正面臨著火力發電、太陽能和風電的競爭。2016年以來,由於中國總體經濟增速放緩,導致能源需求增速跟著放緩。因此,部分地區試圖保護火力發電,過去兩年來,中國一直沒有核准新核電機組開工建設。
此外,隨著技術進步,太陽能、風力的發電成本大幅下降。分析師稱,2010年以來,太陽能發電成本降幅超過70%,目前大陸太陽能發電成本在每度人民幣0.6元以內,資源豐富地區甚至可以降到0.4元以內。
2010年以來,風電發電成本降幅也超過20%,目前大陸風力發電成本約在每度人民幣0.4元左右,部分地區可以降到0.3元。
相較而言,核電站建設成本和運營成本仍相對較高,且難以降低。其中,建造成本占總成本的比例為50%至70%,另一部分運營成本在大陸為每度0.34元左右。
根據大陸的《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中國核電運行和興建中裝機容量需達到8,800萬千瓦,目前還有近3,000萬千瓦的差距。
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專家委員會政策組組長黃峰坦言,要完成這一目標「估計很難」。如果要實現此目標,中國接下來幾年需每年新增6至8部百萬千瓦核電機組。因此,他建議,為促進中國核電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和能源轉型,政府部門可以考慮核准三代核電的開工建設。
目前大陸核電分佈在廣東、福建、浙江、遼寧、廣西、江蘇、海南等七個省份。其中,廣東、福建、海南核電發電量占總發電量20%左右。
黃峰指出,目前核能依然擁有相對優勢,是替代化石能源和改善能源結構的重要選擇。例如一座百萬千瓦級的核電站,每年只需要30噸低濃鈾原料,但相同發電量的火力發電站每年則需要約300萬噸原煤;且核電運行無溫室氣體排放,可有效應對氣候變化和減少空氣汙染。
此外,相較於太陽能、風電等間歇性能源,核電發電穩定,對電網帶來的安全風險較小。而未來天然氣發電可能將受到資源限制,水力發電剩餘開發容量有限,開發難度和造價都在日益增加。
由於一般核電站建設周期超過五年,因此,黃峰建議,大陸應對核電做更長期的規劃,將核電發展提高到戰略層面,著手研究2035年核電發展總體戰略。同時,還應加強與民眾的溝通,增強公眾核安全信心,提高社會接受度。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