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基金   發佈於 2018-03-10 07:52

劉宗聖專欄-貨幣型基金的運用與突破

工商時報【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
拜網路、金融科技發展所賜,智慧手機普及化,貨幣的定義與形式樣貌展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可以用來支付以換得商品的基礎上,現代人生活中擁有的貨幣型式,除了習以為常的紙鈔、硬幣,還有信用卡、各式各樣儲值卡、在商家消費所累積紅利點數、快速演變發展中的區塊鏈各式Bitcoin,此外,還包含可連結支付功能的貨幣市場基金。
中國人民銀行今年2月發布1月金融統計數據時,首度將貨幣基金納入廣義貨幣供給額(M2)的計算基礎(M2指可無條件立即等價兌換成現金的貨幣性資產)。拜貨幣市場基金結合行動支付應用多元便利所賜,中國大陸多樣化類貨幣基金產品獲得廣大民眾採用,短短幾年規模稱霸全球,根據大陸基金業協會統計,其貨幣基金2017年底資產規模達6.7兆人民幣。
一般說來,貨幣市場基金具流動性高、風險較低及節稅功能,因其投資標的主要為銀行存款、短期金融票券,重視資產安全與流動性,淨值通常只受市場利率影響,較不受金融市場波動影響,整體風險與報酬均相對較其他共同基金如股票、債券類型低,對一般投資人吸引力偏低。
不過,以台灣的新台幣貨幣市場基金來說,年收益率普遍高於一般銀行活存帳戶、薪資帳戶、證券交割帳戶等,此外,T+1交割日機制變現性高、交易所得屬「資本利得」而免計入利息所得,因此貨幣市場基金一向為企業、法人、中實戶用來資金調度、停泊所用。
投資理財除了追求報酬,其他方面如波動度、變現性都是需要考量的範圍,因為生活中有各種短中長期資金規劃的需求,應該各有其對應適合的商品。例如終身醫療保障、退休金,這類屬於需要10年、20年以上的資金配置需求,可以透過保險、配息型基金投資達到目的。
中期的資金需求可能是結婚資金、留學費用、購屋資金,目前也有各式股、債共同基金可以選擇。至於短期小額的生活理財方面,移動通勤有悠遊卡、購物血拼有信用卡,暫時不用的閒置資金其實可以透過貨幣市場基金取代銀行帳戶,享受每日計息、申購贖回免手續費,贖回即付收益並免徵所得稅好處。
國內投信秉持金融產品持續創新精神,針對貨幣市場基金積極開拓相關應用服務,緊扣生活面應用,已經陸續推出基金貨幣通系統來延伸在台幣級別基礎上兌換外幣投資服務;薪資理財系統可協助用於生活支付應用,現在又取得基金消費方法與系統發明專利,將基金資產用於實質支付,未來預期可延伸至電子支付、票證支付、信用卡支付等各項行動支付的金流服務。
我們認為,個人資產都應該能透過金融科技更活化、更節省成本,這才是持續發展金融科技,落實普惠金融的重要意義。如果說,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金融科技更是如此,中國大陸的發展情況值得借鏡,相信隨金融科技快速發展帶動之下,透過業者持續提供方便的介面與應用,台灣民眾也將更樂於擁抱貨幣市場基金。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