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18-03-05 08:24

每當加薪 他們的第一念頭都是幫助兒童

「當多賺錢、被加薪時,第一念頭就是又能多幫助一位兒童了」,在市場擺攤詹建佑、從事科技業的賴珮君,兩人都發揮著陳樹菊精神,既非富豪也非大人,就在能力有限範圍內,默默行善,他們都透過家扶基金會,分別認養國內外4名兒童,還遠從台灣飛到柬埔寨,探訪認養童。
家扶基金會昨天在柬埔寨辦理認養童相見歡,總計有30多位認養人遠從台灣飛到柬埔寨,只為探訪無血緣關係認養童。頂著30度高溫,詹建佑、謝珮君緊緊擁抱認養童,他們說,「哇,原來是你」,兩名認養童以靦腆笑容回應。
詹建佑在市場販賣火鍋料,2年開始認養兒童,他說,某次網路看見消息就開始認養了,反正自己生活沒什麼壓力,多餘的錢不如來幫助人,認養第一個念頭只想「認養費才700元,他們真的夠用嗎?」,隨著能力增加,認養童從1名逐步提升至4名,分別散落在國內外共3個國家,幫助他人,讓他更懂得感恩。
賴珮君則從事科技業,高中起就開始擔任家扶志工,出社會後陸續認養國內外4名認養童,她說,幫助別人感覺很好,每當升遷或加薪,她第一念頭就是又可以多幫助一名孩童,每次探訪認養童,她都帶著大批物資,這次她帶著書包、衣物等,盼能幫助到孩子。
柬埔寨認養童代表致詞,他以一口流利英文說,他曾經以為出生在經濟差的家庭裡,就不能與其他人一樣升學,透過家扶幫助,他才能繼續上學,每當挫折、撐不下去時,他都會想到遠方認養人的支持、鼓勵,繼續努力。
家扶基金會執行長何素秋表示,「愛不分國界」,台灣在經濟起飛年代,部分孩童也受美國、加拿大幫助,當台灣有能力,也開始回饋國際。家扶所幫助每一名兒童,認養人所給予不只是物資,還有愛,彌補著認養童原生家庭不足,「拉孩子一把」,盼他們有機會翻轉、脫貧。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