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avatar/06/08/60843.jpg)
-
中古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18-03-01 19:35
年年踩雷 國銀ROE創8年新低!
魏喬怡、彭禎伶/台北報導
國銀獲利雖然連續四年破3千億元,但因為TRF事件、弊案連連等因素下,股東權益反而逐年下降。金管會銀行局今日(1日)發布,去年(106年)本國銀行「資產報酬率(ROA)」、「淨值(或稱股東權益)報酬率(ROE)」分別為0.67%及8.97%,較前、105年下降0.01個百分點及0.26個百分點,不只ROE創下近8年新低,ROE、ROA也連續三年雙降。
銀行局副局長莊琇媛分析,會出現ROA、ROE雙降的情況主要是「資產及淨值規模」增加幅度大於「稅前盈餘」的增加幅度。而淨值會增加較快速主要是許多銀行為了增加承擔風險的能力、去海外擴點等因素,每年都保留盈餘不發放,所以就反映在淨值上,可看到全體銀行的淨值在去年已達3.88兆,較105年成長了4.3%,增加了1,604億元。
除此之外,銀行業者認為,國銀的稅前盈餘年年成長、ROE卻連年降,主要是因為每年國銀都會「踩雷」,像是104年的TRF(目標可贖回遠期契約)事件、105年的兆豐美國分行遭重罰57億元、106年的獵雷艦慶富詐貸案國銀損失百億元等等吃掉獲利。
不過,就國銀「員工產值」來看還是有所成長,且不畏FinTech衝擊,員工人數不減反增。據金管會統計,去年銀行業每位員工創造盈餘達215萬元,創下近五年次高(僅次於103年的239萬元)。而去年員工人數達16萬3850人,較105年增加了1,852人,莊琇媛指出,主要是銀行業為了積極因應數位金融發展、落實法遵與洗錢防制,人力需求增加所致。
銀行局指出,去年全體國銀稅前盈餘已達3,526億元。到去年底全體銀行業資產總額59兆7,358億元,較前年底增加2兆3,365億元或4.1%;本國銀行收益來源,以利息淨收益占59.8%最多,其次為手續費淨收益占23%,投資及其他淨收益占17.2%。就近三年數據來看,國銀獲利結構在利息收益約占6成、手續費收入約占2成多、投資及其他淨收益占1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