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ko 發達集團營運長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17-12-31 09:55

心理治療師:學會一件事 走出婚姻困局

婚姻中我們最想擁有卻很少真正得到的是什麼
文/南希‧科利爾(Nancy Colier) 陳潔雲 譯
大多數夫婦來找我,是希望學到更好的溝通技巧,至少第一次交談時他們會這樣說。然而,他們所說的溝通問題,通常是聆聽的問題。
實際情況是,我們不是好聽眾;我們不懂(也沒學會)如何相互傾聽,至少沒有讓另一半感到真正獲得了傾聽與關愛。我們知道怎樣用大腦聽,卻不太會用心聽。
「我們知道怎樣用大腦聽,卻不太會用心聽。」
然而獲得理解是人類最渴求、最需要的生命體驗之一。
如果有一個因素能決定婚姻是否成功,那正是傾聽。可以很好地相互傾聽的夫婦,其婚姻通常是成功的,反之亦然。我們感受到被愛的程度,最終是取決於我們被聆聽和被真正了解的程度。
案例研究:瓊和喬恩
我最近與「瓊」和「喬恩」(化名)進行了一次會談。瓊一上來就說,她覺得自己的體驗永遠都不能讓喬恩「聽到」——他從來都不能不加演繹、判斷、防禦或攻擊,也不給出解決方案地加以傾聽並且吸收。
喬恩回答說,她不應該有這樣的期待。她的要求在他看來不合理,因為他沒有義務一定要默默坐在那裡不發表意見、也不給出自己的解釋。之後他告訴瓊,她真正要的(無論她是否意識到這一點)是掌控雙方的關係與互動,同時也控制他,「她總是這個樣」。
瓊沒有回應他的評說,而再次重複了她的期望:僅僅以開放的心、不加判斷地來聽。喬恩反駁瓊說,她的感覺是不真實的;他確實聽了,也聽懂了她的意思,她應該反省一下自己為什麼體會不到他的好心和興趣。
瓊然後再一次重複了她的渴望,幾乎是逐字逐句重複了一遍。這一次,喬恩的回應則是表達他在這樁婚姻中感覺多麼孤獨,以及瓊對他關心的事如何的不感興趣。
說到這裡,我們開始著手學習傾聽。
瓊和喬恩之間發生的事並不限於某個性別,也不限於兩性關係。這對夫婦身上體現出的是一個普遍性的問題:我們經常在排斥對方的感受。我們這樣做,是被教導出來的。那天聽著他們講話,我感覺自己好像正看著一架拚命找地方降落的飛機。所有的控制塔都加以拒絕,它漫無方向地飛著——沒人聽,沒人愛,沒有地方可降落,沒有辦法回家。
這種痛苦是我們每一天都要耐受的,獨自品味那種孤零零的感覺。比如說,昨天我在辦公室和客戶做了一次特別有挑戰性、也令人難過的會談。我帶著一肚子的情緒一進家,我的保姆就開始和我爭執。我還沒放下鑰匙,她就開始對我發火,因為我女兒不肯吃她做的意麵。就這樣,我不得不把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放下,以照顧當時的局面。
生活總是這樣對待我們,要求我們從一種經驗轉軌到另外一種,不容我們去消化、去獲得關切和注意——那是我們真心渴望和需要的。
我們的真心需要
我們習慣於以「我該怎麼做?」的語氣來和他人談論體驗,以便他人能進入情境。但多數時候,我們並不真想知道別人覺得我們應該怎麼做、怎麼解決,或者別人覺得我們有什麼不對。我們可能已經被來自他人和自己的無數好心建議給淹沒了。
問題是我們向別人要的並非我們實際想要的,而是我們覺得我們可以要求的。對於我們的經驗,我們其實並不期待別人做什麼,只是想被聽到、被理解和關心。我們希望有人了解我們在這一刻、這一生的感受,與我們做伴。
另一方面,最難的一件事就是聽我們關心的人談論痛苦經歷,而不去伸手幫助、不提建議,也不試圖去解決。有一件事同樣難,就是聽某人說出他們覺得應由我們來負責的問題,而不去為自己辯護。還有第三件難事:聽一個人講述我們認爲是他自己造成的問題,而不去說服他們去為此負責。
「真正地願意了解對方的狀態,並且可以無私到不加任何觀念,這是我們能給對方的最棒的禮物。」
或許你會覺得有悖常理,但僅只是把我們的同理心帶給對方,真心願意了解對方的狀態,並且可以無私到不加任何觀念,這是我們能送給對方的最棒的禮物。
看起來我們沒做什麼(但真正去聆聽了),我們讓對方有機會發現他們需要領悟的東西,創造了讓對方可以自己解決問題的空間(解決之道很少是我們想出來的)。願意保持無為,實際上是最有深度之舉。
另外,當我們遭到指責的時候,如果我們只為了他人能一吐爲快而加以退讓,而不去保護自己,才是真誠勇敢的表現。這樣做時,我們才是深深地關愛他人,深到能夠放下自我,去全然了解他人的痛苦。在這個意義上說,雖然反求諸己很不容易,我們卻得以通過傾聽而非自衛,達至積極的效果。傾聽是最好的防衛。
最終,當我們不加評判地聽別人訴說時,即使我們覺得對方負有責任,他也能感覺到我們的慈愛之心。這經常會促使他們發現自己在經歷中扮演的角色。
另一方面,指責只會他們加強戒備心理,使他們不太可能為自己負責。要給他們創造一個安全的空間,讓他們承擔起我們想要他們承擔的責任,唯一的途徑就是沉靜而專注地聆聽,讓他人感受到我們的善心。
實踐傾聽
我們所有人都渴望他人重視、聽到並且理解我們的體驗,但我們已習慣於相信,僅只是傾聽太消極被動,幫助他人必須有所行動。殊不知,真正的傾聽是我們能做的最積極、最療癒的事,可以帶來最深遠的影響。我們在他人身邊,遠比我們能為其做些什麼更有力量。
下一次你聽他人說話的時候,不妨體會一下,專心當下、僅只是聆聽,不作闡釋也不提建議,是怎樣的感覺。看看你是否可以只是和對方在一起,並且心懷同情。
同樣,下一次當你分享自己的某種經歷時——特別是當你受到刺激時,可以友善地問問對方,是否可以只是聽,不用建議,留些思考空間給你。
這個要求可能有點讓人尷尬,但是如果對方能夠真正滿足你的請求,這個讓人不舒服的要求就沒有白提。留意體會他人的傾聽與理解。我們需要重溫幫助他人真正意味著什麼,以及我們實際上需要、想要對方給我們什麼,那就是和我們在一起。同時,我們也需要認識和表達我們真正的渴望——被深刻地了解、真正地傾聽,而不是「被修理」。
這種經驗,究其核心,是愛。
南希‧科利爾(Nancy Colier)是一位心理治療師,著有《關機的力量:在虛擬世界中保持真實的正念方式》(The Power of Off:The Mindful Way to St aane in a Virtual World)。欲了解更多信息,請訪問她的個人網站:NancyColier.com本文只反映專家觀點,不代表本社立場。
責任編輯:茉莉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