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媽媽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基金   發佈於 2017-12-08 11:12

買基金 手續費「先收」、「後收」差很大

國人愛買基金,但手續費「先收」還是「後收」,差很大。
金管會昨發布新聞稿,提醒投資人,手續費「後收」型的基金,其實不是不收手續費,而是改收「分銷費」。
這筆分銷費,多是採取每一年都收1%、會吃掉基金淨值,且是投資人抱多久基金,就收多久分銷費,例如抱基金3年,每年收1%、就收3%分銷費,比「前收」型基金,一開始就只收一筆1.5~2%的手續費來看,「投資人負擔的總費用,可能比「前收型」的基金還高」。
據金管會統計,目前共有99檔境外基金是屬於「後收型」基金,其中只有12檔後收型基金沒有收「分銷費」,等於有87檔後收型基金都會向投資人收取分銷費。
近期後收型基金有「熱銷」現象,據統計,後收型去年底2049億元,今年10月底則成長到2668億元,成長620億元;而後收型基金佔整體境外基金,也從去年6.7%,上升7.7%。
金管會官員說,目前只有後收型的境外基金,才有分銷費,境內基金則沒有收取,因此提醒投資人,買基金時須留意費用。
官員說,後收型的境外基金,在全球都有收「分銷費」,為避免投資人抱基金愈久、淨值被扣愈多,金管會在2016年一月要求後收型基金需有「自動轉換」機制,一定時間後(例如3~4年)就得自動轉成「前收型」基金,不能再收分銷費。
目前基金費用有兩種:一是跟投資人收取,就是手續費,例如前收型基金,申購時,收一筆1.5~2%手續費,另外一種是淨值去內扣,例如後收型基金。(廖珮君/台北報導)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