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媽媽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基金
發佈於 2017-11-29 12:26
《基金》瑞銀:新興市場景氣才正由谷底揚升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自2016年起的新興市場股票呈現復甦態勢,強勁漲勢亦延續到2017年。瑞銀全球新興市場精選股票基金經理人黃義旗(Geoffrey Wong)指出,新興市場景氣才正由谷底揚升、開始好轉;且根據歷史經驗顯示,新興市場景氣循環通常是維持5~7年,這一波循環才剛由2016年展開,新興市場股票的榮景可說才剛開始。
黃義旗表示,儘管這波新興市場漲幅自2016年展開,但若與成熟國家的股市相較,新興市場股票還是相對具有吸引力。以MSCI新興市場指數為例,目前的股價淨值比約為1.8倍,與歷史平均的水準相當,因此股價並不算貴。
如果再從企業獲利成長角度來看,新興市場股票更具支撐。黃義旗指出,2017年至目前為止,新興市場企業獲利持續復甦,市場預期到2017年底的獲利成長有機會超過20%,創下自2010年以來最強勁的獲利成長表現。黃義旗進一步表示,推升經濟復甦的動能除了來自原物料的復甦外,最主要的動能還是來自於內需型企業的獲利強勁成長,例如教育、電子商務與保險等族群。
黃義旗認為,新興市場經濟結構調整,以及產業升級再造的趨勢,將是未來幾年驅動新興市場經濟的重要推力,其中內需型產業的重要性大增。若以MSCI新興市場指數來觀察,能源股與原物料股的合計權重,自2008年的逾35%下跌至2017年9月底的14%;反觀科技股目前權重就已經超過27%,非必需消費的權重也攀升到到10.3%,顯示新興市場經濟很明顯是由科技與消費等高成長性股票所驅動。
黃義旗強調,目前新興市場企業一個明顯的轉變,是許多新興市場企業逐步往產業價值鏈的上游移動,例如中國佔全球高附加價值出口產品(高科技業與服務業產品)的比例便是逐漸上升,加上人口因素仍對新興市場具支撐性,因其平均工作年齡人口持續成長,且所得也持續增加。這些變動有助於降低新興市場的外部衝擊、提高新興市場的穩定性,同時推升未來的經濟成長。
儘管美國已進入升息循環,預期FED仍有升息空間。黃義旗表示,美國升息進入循環未必是新興市場股市的利空,美國進入升息循環時,代表經濟呈現復甦,而這助於帶動市場需求,繼而有利於帶動新興市場股價表現。
統計過去的歷史數據(2013-2017年)可發現,當成熟國家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及美國利率同步走高時,新興國家的股市平均每月漲幅都超過2%,表現遠優於債市與匯市,因此升息未必是新興市場股市的利空,投資人無須過於擔心。
至於在各個國家表現中,目前相對較看好中國、印度、巴西與墨西哥等。印度方面,黃義旗表示,為使經濟正常化,印度政府採取一連串的改革措施,卻也讓印度成為具有長期投資價值的市場,包括商品服務稅、部分交易與流程的數位化,以及主動查緝逃漏稅等。儘管近期企業獲利令人失望,不過股市因為受到強勁的資金動能支撐而表現良好。類股部分,較看好具長期成長潛能且股價相對合理的標的,包括印度銀行業、消費性產業以及精煉加工產業等。
墨西哥部分,年初至今墨股表現良好,主要是美國不利的貿易政策風險消失,經濟也陸續恢復動能,其中有良好結構性成長潛能的金融股具有投資機會,主要因為墨西哥的負債佔GDP比率仍低,都提供好的投資機會。
巴西方面,黃義旗表示經濟正在持續復甦當中。經濟活動指標持續上揚,且低通膨的環境有利於支撐進一步降息,並因此刺激經濟發展。在此同時,儘管政治紛擾與明年總統大選議題持續發酵,改革措施似乎仍循序進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