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者 發達集團總裁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17-11-15 10:52

走鐘霸權:戰略收縮的美國,將使東亞劇變

一片風平浪靜後,美國總統川普結束對日、韓、中三國為期一周的訪問。除了三國超乎殷勤的招待外,這上半場的亞洲行可謂波瀾不驚。朝鮮基於大軍壓境等因素,未做出強烈反應;日本等三國則為川普做足面子,各自承諾大量訂單與投資。乍看之下川普似乎滿載而歸,但事實上,此行只是讓亞洲平添不穩定的變數。
具體呈現於朝核議題,是華府搖擺不定的立場。原本國家交涉時出現一面喊打、一面喊談的兩手策略並不足奇,問題是當事者究竟是想打還是想談。川普的人格特質與行事風格不只使對手、也使盟邦無法輕信,特別是首當其衝的韓國。因此,當平壤趨向和緩、北京再度示好,首爾便開始搶攻半島事務的主導權。
這也暗符華府現在的策略,即所謂的離岸平衡(offshore balance)。只要朝鮮不挑釁,華府也不會有推翻金家政權的打算,如美國對朝政策特別代表便表示,朝鮮若在60日內不再生事,就可展開對話。在這之前,華府樂得退居第二線,讓韓國與中國直接承擔朝核責任。萬一半島有事,美國再以優勢武力強行介入,或者防堵事態擴大,進而影響日本即可。
換言之,川普式的放棄戰略忍耐,其實是遂行戰略收縮。對盟邦而言,此類算計絕不意外,各國則有自己的應對方式。在日本方面,當川普說出日本應攔截朝鮮導彈,並趁機推銷軍備時,永田町(日本首相府所在地)應已徹底看清川普底牌。為此,安倍正與時間競賽,既尋求修憲、邁向正常國家,還要盡最大努力將美國留在亞洲,即是舊瓶新酒的印太(Indo-Pacific)戰略。
儘管印太的構思仍是空中樓閣,且安倍的印太也未必等同川普的印太。前者希望透過以日美印澳四國聯盟,做為穩定區域與平衡中國的力量,後者則借用自由與開放(free and open)的口號,做為要求公平貿易的代名詞。但無論如何,印太已取得川普認證。訪日期間,川普為印太戰略背書;訪韓期間,他更聲稱美韓同盟是印太地區安保的關鍵。
然而正因此言,引發了一場高麗青瓷內的風暴。原來在美韓首腦會談文件內,載入了印太戰略一詞,此文件公布後旋即為青瓦台所否認,宣稱韓國並未同意參與所謂的印太,只是川普個人表述,這等於直接對上韓國外交部與華府。在壓力下,青瓦台官僚陸續出面解釋,將問題推給日本。因為韓國早就說過不會加入美日韓聯盟,而印太乃是由日本推動,當然不宜參與。
尷尬之事還不只這樁。當亞太領袖齊聚越南召開APEC的同時,為川普訪韓護駕的三個航母戰鬥群,也會在韓半島作戰區域(KTO)展開軍演。原本規畫是由美日韓三國聯合展演,但韓國於事前緊急宣布不會與美日共同演習,而是與美國一起訓練,形成美日、美韓分別軍演的情況,再度明示韓國對印太戰略的排拒。
對此,外界多解讀為是文在寅向習近平示好的訊號,因為韓中兩國正嘗試修補薩德風波後的關係。這代表著首爾的策略轉換,為了避免川普暴走,也為了日後發展,韓國都必須回復對中親善。這亦代表著首爾的局勢判斷,確認川普志不在此,美國對亞太的影響將大為減低,中國可望接手。
問題是,首爾聯中制朝將使平壤反彈力道更大,若非有相當把握,應不至於兵行險著。最合理的解釋是,首爾確認朝鮮內部正出現需要彌補的嚴重問題,例如豐溪里核試驗設施的崩塌,讓平壤必須找尋方案、甚至外援處理,只得暫時停止對外挑釁。這不代表平壤會束手就擒,金正恩仍是一張足以影響全局的鬼牌,他也非常清楚唯有拉川普入局,朝鮮才有最佳的談判籌碼。
另一方面,中國似乎也探索出與川普共處的模式,就是利用大量交易滿足美國國內政治需求。對習近平來說,他的中國夢進度很清楚,不容外力干擾。往後即使川普厚著臉皮每年都來中國要大單,習近平亦會盡力應付,直至完成目標。同時,北京也不會放棄並稱東西兩帝式的自抬身價,繼續用時間換取勢力範圍。
更糟的是,至目前為止,沒有任何跡象顯示美中逆差將獲得縮減,這就注定美中只能暫時合作,長短端視川普心意。對川普來說,且不論這些高達兩千五百億美元的商業協議,最後究竟有多少將付諸實行。天價訂單已經達到宣傳效果,足以一掃共和黨州長選舉失利的陰霾,或許有助於明年的期中選舉。
只在乎短線利益的作法,將使川普治下的美國漸失地位。要注意的是,這裡指的不是霸權衰退,而是領導力與影響力削減。美國維持霸權的能力並未明顯降低,特別是經濟與軍事兩個領域。在經濟方面,美國已擺脫2008~9年金融海嘯的陰霾,回復正常成長速度。在軍事方面,川普承諾增加軍備支出,長期來看,美國軍力仍是穩居世界第一。
且迄今美國仍未想要放棄全球霸主之位,只是不想再讓他國搭便車、佔便宜。川普此行所展示出的風範,坐實了這樣的觀點。他不像是高談價值的世界警察,更像是憂心飯碗的銀行經理:一邊拿著新的保單(軍備清單)強推給客戶做業績,一邊脅迫客戶如果不購買更多理財商品(減少貿易逆差),就不能保證VIP待遇(夥伴關係或協定)。
此外,不斷夸言公平貿易,卻只是祭出讓重商主義還魂的手段,已重創美國全球化領袖的形象。川普與他的選民沒有意識到的是,不願提供公共財的美國,就只是太平洋西岸的一大國。久之,美國會失去正當性,各國會揚棄這種在乎權利而怠忽責任的霸權。再加上中國正處於上升期,穩步發起挑戰,此消彼漲之間,美國的領導力與影響力自然日薄西山。
未來無論川普剩下三年或七年的任期,他或後繼者仍得對上幾乎篤定長期執政、躊躇滿志的習近平。長期進行離岸平衡的美國,離孤立主義其實也只一步之遙,這可能會扼殺成長的動力。
進一步而言,目前中國的GDP約為美國的六成多,儘管中國緊追在後,一般預測,大約也要經過十年,兩國的經濟總量才會相等;中國軍費支出更是不到美國四成,以每年約10%的成長比例,大約仍要20年才能追平。
依照權力轉移論的一種估算,崛起國達到霸權國八成國力時最危險,屆時崛起國可能會發起挑戰,霸權國則決定是否壓制或讓渡權力。當數年後美國人民發現他們的生活沒有因川普改善,而中國則藉此良機取代美國地位,就到了權力轉移的危險時刻。
若屆時美國菁英與普羅大眾願意讓渡權力、中國又不重複威廉德國的錯誤,即是避免好大喜功的追求地位,以及過於擴張的黷武政策,則霸權地位可以和平交接,也可以不戰而主亞太;若美國民粹主義與中國民族主義各不相讓,則世界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