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媽媽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17-11-14 21:58

美國心臟協會下修高血壓標準 台灣應該跟進嗎?

美國心臟協會下修高血壓標準,130/80毫米汞柱即屬高血壓,醫師指出,若依循美國標準,高血壓患者恐增加一百多萬人。不過,東西方因高血壓引發疾病不同,目前國人血壓超過130/80毫米汞柱,被視為高血壓前期,建議先調整飲食、生活習慣控制血壓。
衛福部國健署指出,目前國內高血壓標準不變,仍維持舒張壓140、收縮壓90毫米汞柱。未來是否調整?國健署慢性病防治組長賈淑麗表示,已邀集台灣相關醫學會討論。
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王宗道表示,美國修訂方向與台灣新版高血壓指引一致,針對特殊族群建議可以再下修至舒張壓達100 、收縮壓80毫米汞柱以下,若台灣依循美國標準,高血壓患者恐增加一百多萬人。
王宗道表示,近年證實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腎臟病、心臟病的患者,血壓應控制在130/80以下,建議藥物控制;75歲以上長輩、慢性腎臟病已有蛋白尿患者,理想血壓更建議在120/80毫米汞柱以下。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黃群耀說,東方人與西方人不同,西方人因高血壓最容易引發的疾病以心肌梗塞最多,台灣則以腦中風為主,因此對控制血壓的建議也不同,目前血壓若超過130/80毫米汞柱,被視為高血壓前期,可調整飲食、生活習慣控制血壓。
根據調查,以血壓115/75毫米汞柱為基準時,收縮壓每上升25毫米汞柱、舒張壓增加10毫米汞柱,心血管疾病發生機率以倍數成長。黃群耀說,過去民眾認為高血壓是長輩專利,近年有年輕化趨勢,臨床曾收治年僅17歲的高血壓患者。
黃群耀說,有高血壓家族史的民眾,應於35歲開始量血壓,量測地點建議在家中,量測前休息十分鐘,採取坐姿、手臂放在桌上,手肘與心臟同高,分早上與下午各自量測一次,一旦異常應立即就醫。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